“八月十五枣落杆儿”。近日,宁夏灵武市灵东益能农牧专业合作社的600多亩露地种植的灵武长枣“喝”着沼液,铆足劲儿生长,一枚枚已有5厘米长的枣子在青枝绿叶间泛着光。
“正是长得快的时候,国庆节就能上市了,客户都等着要。”合作社理事长徐克明说,“虽然上市期偏晚一点,但走品质路线让我们尝到了甜头,价格能比别人的高出一倍以上。”
灵武长枣是灵武市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地处引黄灌区的灵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为长枣提供了绝佳的生长条件,灵武长枣以果型硕大、状似马牙、酸甜可口而享誉市场。
记者从灵武长枣协会了解到,截至2021年底,灵武长枣基地面积达6.83万亩,挂果面积6万亩,涉及枣农8000多户3万余人。灵武长枣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铁杆庄稼”。
下足慢功夫,为了长枣更好吃
据灵武长枣协会常务副会长刘建海介绍,灵武长枣较其他枣条儿长、个儿大,最长的有6厘米,在市场上辨识度很高。长在外形,更要“长”于品质。
对早年间搞养殖业的徐克明来说,种品质枣是个偶然。
因为养殖场出粪肥,徐克明捎带手地给自家六七亩长枣地多施有机肥,几年下来,他家的枣就是比别家的好吃。“可以大面积种。”2017年,他牵头成立合作社,带动30多户枣农发展有机种植,枣树下生草,科学施用有机肥,限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对灵武长枣产业来说,种品质枣是必然选择。
刘建海回忆,2003年前后,灵武长枣开始大发展,种植面积从1万多亩逐步扩大到6万多亩。产量上去了,效益上不来,更让人焦心的是,有的枣农片面追求高产、抢上市,枣变得不好吃了。加上果品市场竞争激烈,灵武长枣的传统优势不明显。
市场需要真正的“好枣”,而好枣是种出来的。为此,灵武市出台了一系列长枣产业发展政策,支持创建标准化示范园、鼓励施用有机肥等。在东塔镇马场湖建立了万亩标准化生产基地,在郝家桥镇狼皮子梁村、临河镇上桥村分别建设5000亩标准化示范园。在主产区建设灵武长枣地理标志农产品核心示范基地3790亩;完成绿色原料生产基地认定5.37万亩、有机认证1878亩、绿色食品认证1261亩,良好农业规范认证1050亩。建立灵武长枣全产业链标准体系,修订了灵武长枣全产业链标准体系规程11项,成立灵武长枣研究院,组建专家服务团,全程跟踪服务。灵武长枣协会不定期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让标准化生产真正落到地里。
宁夏大秦枣产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是一家集长枣栽培、冷藏、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化联合体,建有4个标准化示范园。联合社负责人李志明告诉记者,他们采取统一整形修剪、施用有机肥、防治病虫害、采摘销售、生产技术数据“五统一”管理,最大程度上保证了长枣品质稳定。
徐克明说:“我们的枣是长得慢,产量也只有别人的一半,但口感好,酸甜可口,吃过的都会再买。”灵东益能的枣园里,长度5厘米以上、果径3厘米左右的“枣王”能占到六七成,平均批发价在每斤5元左右。
拉长上市期,从“花开”卖到“叶落”
灵武长枣另一个“成长的烦恼”是集中上市,价格易发生“踩踏”。所以,必须错开上市期、延长货架期。出路有两条:一是发展设施栽培,二是建设冷藏保鲜设施。
2017年以来,灵武市对建设长枣日光温室或大中拱棚的企业、合作社,按设施棚面积给予1万元-10万元/亩补助。对建设冷藏库100平方米以上的主体,给予本年度10、11月份电费50%的补助。对在郝家桥镇、临港产业园区周边规划用地上新建冷库的,给予总投资20%的补助;对购买冷藏车单价超过10万元的,给予2万元/车的补助。
在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加强技术支撑。灵武市修订了长枣设施栽培技术规程,与天津科技大学合作开展冷链保鲜技术试验,制定了长枣高效冷链保鲜技术规程等。
如今,灵武长枣实现了“接续供应”:每年4月中旬,温室长枣上市,是全国上市最早的鲜枣;7月中旬,拱棚长枣上市;9月中旬,露地长枣上市,销售期能持续到11月底。从枣花开到枣叶落,消费者都能吃上灵武长枣。
“现在的冷藏设施建得很好,我们租用,既方便又实惠。”徐克明说,“合作社在长枣市场租了一个100多平方米的冷库,鲜枣能卖到12月份。”
刘建海负责的宁六宝果品专业合作社,2017年开始发展设施长枣。这几年,温室长枣的价格最高能卖到200元/斤,拱棚长枣的毛收入能达到4万元/亩,效益是露地枣园的5倍以上。
李志明介绍,10年前,他只种了1亩长枣,现在有日光温室、拱棚、春棚及露地大枣共120亩,年净收入70万元左右。
越来越多的枣农在成熟果园基础上自发建设设施温棚,实现当年建棚当年收益。据了解,2021年设施灵武长枣产量达到52.5万公斤,产值1377.5万元。
讲好品牌故事,延伸销售半径
西北地区市场历来是灵武长枣销售的“主阵地”。但随着规模扩张、体量增大,区域市场容量显然不够。进入全国大市场,品牌“敲门砖”不可或缺。
在特色上下功夫。“灵武长枣不仅外形上特别,口味酸甜也有别于其他鲜枣的纯甜,维生素C含量远高于猕猴桃。”刘建海介绍,西北地区产枣的地方很多,属灵武长枣口味独特。早在2006年,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就批准对灵武长枣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近几年,灵武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灵武长枣拿到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证书,纳入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
在文化上做文章。据考证,灵武长枣已有1300多年的栽培史,城区周边有连片的百年以上长枣树2.6万株、约6000多亩,是西北地区罕见的、保存完好的古树名木群。为深入挖掘灵武长枣文化内涵,灵武市组织编著了《灵武长枣文化观览》,将长枣文化与枣林周边保留的诸多古村落、古建筑文化融合打造,“宁夏灵武长枣种植系统”已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品牌“铸魂”,还要“塑形”。灵武市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农产品地理标志实行统一管理,由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牵头,灵武长枣协会会同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品牌保护。2020年以来,长枣协会规范授权38家企业、合作社使用灵武长枣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此外,实施灵武长枣品牌定位升级,搭建新的品牌体系,创意包装设计等。奖励品牌创建,对获得自治区著名商标的主体给予30万元奖励,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给予100万元奖励。
由于品质过硬、特色明显,加上线上线下品牌营销、市场互动,灵武长枣的知名度越来越高。目前,灵武长枣在全国大中城市建立了350多个配货中心和直销窗口,2020年实现了出口东南亚的突破。
徐克明计划明年在枣林中铺设喷灌,实现水肥一体化管理,“客户的口碑一年比一年好,效益也看好,咱们愿意不断投入,把枣种得更好。”(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房宁 张国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