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河北平泉市王土房乡,村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投入“零成本”、经营“零风险”、就业“零距离”的帮扶服务,仅编制园艺耙子,村民每天可收入70-100元。早已脱贫的村民王凤玲说:“这一切多亏平泉市职教中心开展的高素质农民培养,把技术课程送到了田间地头、送到家门口,让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增收致富。”
平泉市职教中心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始建于1993年,2009年以来,一直致力于“服务三农、送教下乡、推广农技、专项培训”的社会服务工作。近年以来,该中心积极围绕平泉市“菌菜牧果”四大主导产业和原贫困村转型升级,强力融合“学校、乡村、园社、企业、行业协会”等社会各方力量,构建多元培养主体,形成了从精选学员、教学团队组建、课程落地、村企合作的全场景帮扶模式,有效提升了区域农民生产技能和经营理念,帮助农民朋友增收和致富,助力平泉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振兴。
组建最接地气的教学团队。教学搞得好不好,教师最重要,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在实践中,学校把涉农专业最好的“双师型”教师安排到培养工作中,对于本校不能满足的,就积极聘请市农业农村局、市林草局、科学技术局等单位专家进行授课。同时,聘请高校农学博士、承德旅游学院教授等专家,组建层次高、搭配合理的教师队伍;注重吸纳长期在农业生产一线工作、经验丰富具有一定资质的农业技术服务人员和经验丰富的“土专家”参与教学。打造一支留得下、用得上、扎住根、对农民有深厚感情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因地制宜改教材,让村民看得懂、学得会。除了教师团队接地气,在教材方面平泉市职教中心也同样花了大心思。学校组织专业教师,企业行家能手,组成培训包研发小组。选择课程,制定标准,开发通俗易懂、实践操作性强、适合农民特点的培训教材。组织编写《农业生产实用技术选编》《香菇滑菇栽培实用新技术》《冀北食用菌生产栽培实用技术》等34本教材或技术手册。另外,利用学校资源优势,开展微课视频研发,制作了近10门不同种类的视频微课,方便村民线上学习。
共建实训基地,让课程教学能落地。在保证师资及配套教材的基础上,学校着重在学以致用上下功夫,积极与多方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依托农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建立专业实习场所和实训基地。目前建成有乾安农庄设施菜种植基地、承德黑八农业生态实习基地、宏伟活性炭实习基地等11处实训基地,同时针对市场需求投入30多万元,开展电子商务和家政服务培训和实训基地,确保培训后就能顺利上岗。
多年耕耘,村民变成了行家里手。平泉市职教中心在多年的培养工作中,先后在19个乡镇开设53个教学点,涉及127个村,还积极为28个原贫困村、353户原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有效培训,培训3900多名农民,有600多名农民靠一手的技术得以增收致富,涌现出百亩梨树大户李云,千头养猪大户陈文双和张久林,百亩设施菜种植大户付文玉和李艳娟,农家院专业户丁淑芹,果树种植大户孟素梅,千头养羊大户张敏,活性炭大户王殿会,致富带头人李然、沈明海、李树坤等一批能人,并带动周边乡亲靠自己的双手增收致富。(王树文 朱满堂 方延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