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云上村庄”何以重生

——云南漾濞县光明村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邢小俊    2022-09-02 16:21:39    农民日报

从云南省漾濞彝族自治县城驱车向东,上苍山西坡,一路翠林竹海、历经九曲十八弯,至山顶便是“光明村”。这里生活着彝、汉、白、傣、傈僳5个民族,被一万株百年以上古核桃树的巨大树荫覆盖,常年笼罩在云海、绿荫之中。“云上村庄”的美誉便由此闻名遐迩。

58岁的张会祥在苍山西镇光明村担任了十年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他介绍,村里有七个村民小组、304户1296人。2013年,作为村里经济支柱的核桃产业受市场波动影响一蹶不振;“打核桃”又需专人操作,成本高导致不少农户入不敷出,所以当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打工,曾经热闹的“云上村庄”难逃“空心”厄运。“如何把年轻人留下来,摆脱贫困阴云,让村子里重复生机?”张会祥和村民们挖空了心思。

脱贫靠产业:

从“卖核桃”到“卖风景”的蜕变

“企业要用心,踏踏实实做点事情,才能真正助力乡村振兴。”这是石门关旅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吉小冬一贯秉承的观点。2015年,他瞅准了光明村独特的生态优势,首先投资开发了“光明村核桃生态旅游村建设项目”,同时鼓励村民在农家乐和客栈中寻找机会。

作为配合,光明村党组织协调村民把150多亩土地经营权以入股、出租或流转的形式转让给旅游公司。在吉小冬团队的运营下,生态旅游村的建设很快便初具规模,在光明村鸡茨坪小组建成了集农业种植、产品加工、农业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民宿客栈、云上四季花海、草坪咖啡馆、帐篷酒店等景点。一时间,光明村在古树环绕、雾气氤氲的氛围中,多了几分生机勃勃的产业景象。

目前,光明村以入股、出租和流转等形式转给旅游公司的150多亩土地,使42户农户有了400多万元的年收入。大家都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梦想,其中鸡茨坪小组73家农户近百人在自家门口的旅游公司找到了工作,增收180多万元;曾经的四户“建档立卡户”24人全部在公司工作,3000多元的月均工资让他们彻底告别了贫困。

查洪祥大儿子查守荣依托父亲的客栈,和弟弟查守杰各自开了一个农家乐。很快,“老查家老品种土鸡”就远近闻名了,兄弟两人特意在山上围住了一片空地,在核桃树下养鸡,让它们自由自在地捡食,放养的生态鸡味道独特。“‘云上村庄’最多一天来了1万多名游客,我和弟弟的农家乐一天就卖出去400只土鸡;三个月的旅游旺季里,民宿分红和餐饮收入达到400多万元。那段时间,村民都把自己的土特产拿出来在门口卖,有一家村民卖烤苞谷一天就卖了上万元。”一提起这些故事,查守荣的脸上充满了微笑。

到2019年4月30日,不仅光明村早已成了“网红”,漾濞全县也实现了脱贫摘帽:累计脱贫出列两个贫困乡,24个贫困村,389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摆脱贫困。

漾濞彝族自治县县长李庚昌认为,石门关旅游公司和光明村的合作,既是旅游项目,又是脱贫攻坚项目,带动了村民就业增收,实现了“三产融合”,助力了乡村振兴发展,是把“矿石”变成“钻石”,把“稻苗”变成“金条”。2020年,经专家审核遴选,光明村入选了农业农村部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

振兴靠人才:

从“外出打工”到“返乡创业”的转折

“这才是最长久的硬道理!”看着农文旅深度融合给村子里带来的改变,张会祥不胜唏嘘,曾经迷茫的他终于找到了“留住年轻人”的密钥。

张会祥说,前几年村里土地没人种,村庄和麦田弥漫着清冷的情绪。近两年来,更多的村民和旅游公司合作搞民宿,腰包鼓起来了;老乡们不用外出,在家门口用自己的双手也能脱贫致富;民宿里管家和服务员的收入不比城里低,有了好工作好收入,何愁青年不回乡?

“需要核桃果和核桃苗的朋友们可以下单了,这两天有现货。”这天一大早,35岁的李斌先在自己的抖音平台上发了几个村里的短视频,然后又来到隔壁孤寡老人老张家里:“叔,这是我在网上帮您卖鸡蛋的钱,您收好了。”

李斌是光明村“土著”村民,20岁刚出头就外出打拼,身上都是故事。后来,随着漾濞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的推进,光明村发生蜕变,李斌心里很受触动便选择返乡创业。

“我回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创办了光明农庄合作社,主打核桃和苗木产业。”为了扩大村里的核桃销售量,他把精力主要放在了网络销售上,帮村里搭起了电商平台,现在是“光明村电商服务培训中心”的负责人,帮大家了解政策、服务、旅游、技术等各类资讯,让村里的产品都能入网销售,解决销售、就业、创业中的困难。

“现在我们光明村的电商年销售额达到了400多万元,今年还会有一个更大的增长……”李斌说。

返乡青年陈佳汝大学毕业在外打工五年,回来当了鸡茨坪小组副组长。“乡村振兴战略为我们这些心系家乡的人提供了机遇,听说旅游公司和村子里合作投资生态农业旅游,在张会祥的一再动员下,我辞去了城里的工作,投入到家乡的振兴事业中。”

陈佳汝说:“随着村里核桃和旅游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村里开了许多农家乐,我回到家乡第一年就做民宿客栈,发展得比较顺利,现在虽然在短期内受到疫情影响,但我对未来还是充满信心!”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蜜梨喜结“科技果”
下一篇:广西梧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