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安徽:农业专家下基层 送去技术“及时雨”

2022-09-01 16:09:52    农民日报

“吴老师,你快来看看我的水稻,还能不能救活?”最近两个月里,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栽培室主任吴文革研究员常常接到水稻种植户的紧急求助电话。为了让种植户的辛劳不付诸东流,他总是第一时间热情指导,并直奔水稻田里给农民送去技术“及时雨”。

长江地区持续高温,加上降雨偏少的旱热叠加气候灾害给秋粮生产带来不小的挑战。40多摄氏度的高温,站在马鞍山市当涂县神农公司的水稻地里,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因高温加干旱影响而长势异常的稻株。植株叶片枯黄并夹有少量枯萎,分蘖不足且伴有少量的死苗,导致肉眼可见的土地裸露、龟裂、变色。“你这块地已经达到了重旱的灾害等级了,但是你的水稻现在处于分蘖期,对外界的高温及干旱环境具有较高的抗性。现在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有水,只要有水就可以恢复。”吴文革对农场负责人说。

8月2日以来,作为安徽水稻抗灾指导组组长,吴文革组织了安徽水稻栽培技术研发团队和市县农技推广技术力量分头前往安庆、池州、铜陵,芜湖、宣城、马鞍山、合肥、六安、蚌埠及滁州等10个水稻主要生产市的30多个市区,深入田间地头,查看苗情、墒情,了解灾情以及各地开展抗灾生产自救的存在问题,开展分类技术指导与服务;为近百位种粮大户提供了抗灾保粮的田管技术建议。同时针对安徽水稻复杂的稻作类型和不同栽培种植模式,并根据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的“四情”监测结果和气象部门的高温干旱灾害预警预报,和相关技术单位合作会商,先后5次提出水稻救灾指导技术建议。

在抗旱之余,吴文革不忘自己科技特派员的“本职”,带头在安徽各地开展了关于水稻种植的研讨、培训及现场观摩会等,把讲台搬到了服务基层的第一线,把知识传递到最需要帮扶的群众中去,把经验落实到农户真真切切的问题上。“这一年我们团队专家们,不定期到安徽各市区开展技术培训,但这还远远不够,我们将启动一系列专题培训,针对现在存在的持续高温、降水量偏少以及旱热叠加的问题,开展农业种植资源、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系列培训。”吴文革说。(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杨丹丹)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农业农村部部署短生育期冬油菜、再生稻、耐盐碱作物品种选育示范工作
下一篇:汝州焦村:瞄准“特色”二字做文章 打造百亩李子生态园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