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人居环境焕新颜 秀美村庄入画来

2022-08-25 15:23:00    中国经济网

眼下,走进河南省内乡县湍东镇红堰河村河边组,只见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绿竹、桂花树、香樟树点缀其中,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等墙体文化让整个村庄有颜值更有内涵。

“俺们现在是住在花园里,走路不沾泥,门口有游园,吃菜不用愁,比城里人还幸福。”村民张大爷高兴的说。

红堰河村只是该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湍东镇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契机,结合实际创新工作举措,打好组合拳,着力提升村容村貌、户容户貌,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让乡村更宜居。

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湍东镇对基础条件一般的村,成立不少于30人的专业清扫队伍,采用网格化管理,集中进行“捡、扫、清、运”垃圾,集中解决“脏乱差”问题。对基础条件较好的村,以河道治理、植树造林为契机,着力抓好绿化、亮化、美化、净化。

坚持打造亮点,示范带动。自人居环境集中整治以来,全镇每月组织一次观摩评比,要求各村结合实际打造一个亮点,实行以奖代补的方式,对排名前十名的村分等次给予5000元、3000元、2000元不等的奖励。同时结合“文明家庭”和“五美庭院”评选,对整洁美、卫生美、绿化美、文明美、和谐美的庭院进行表彰,悬挂奖牌、红旗,对差的悬挂黑旗,通过组织落后群众入户学习,激发群众的荣辱观,激励群众行动起来、参与进来,使人居环境整治由“干部干,群众看”逐步变为“要我干”到“我要干”。通过示范带动,打造亮点,湍东镇各村在人居环境整治中互学、互比、互创,村容村貌和户容互貌实现了旧貌换新颜,群众环保意识、文明程度逐渐提升。

坚持创新机制,常抓不懈。在完善垃圾中转站、垃圾箱、垃圾桶的同时,各村建立保洁队伍,实行网格化管理,对保洁员划分责任片区,包片到人,定岗定责。通过“奖优罚劣”,确保垃圾有人管、有地倒、能清运。同时湍东镇坚持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创新思维,将人居环境整治和双创办、环保办、畜牧站、三违整治、占用城市空间专项整治等工作统筹谋划,通盘考虑,站所之间加强沟通协作、巡查监督,推动“一宅变四园”,严厉打击偷倒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私搭乱建、畜禽养殖污染等行为,着力推动村庄环境由“短期清脏”向“长期清洁”转变,由“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转变。做到相互促进,全面提升。

湍东镇将以开展“六清”,治理“六乱”为重点,力度不减、节奏不乱、标准不降,久久为功,把全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向纵深推进,切实让农村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郭克燕)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用知识托起乡村振兴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