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搬迁之地变发展新“故乡”

2022-08-23 17:22:03    农民日报

吴忠市红寺堡区位于宁夏中部干旱带核心区,先后搬迁安置宁夏南部山区8县156个乡镇412个村困难群众23.5万人,是全国最大的易地搬迁生态移民集中安置区。近年来,红寺堡区聚焦产业、就业、社会融入3件事,不断探索完善移民搬迁扶持政策,聚力产业链式发展、注重移民就业增收、全面提升社会融入效果,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家乡美了,收入高了,搬迁之地变成了得以发展的“故乡”,为20多万移民群众带去福祉。

精准调结构 培育产业链

坐落在罗山脚下的新庄集乡红川村曾是远近闻名的“后进村”,发展迟、产业薄弱,村民为了谋生大部分外出务工。

“底子薄的现实,让我们没有可能走弯路,只能将每个村的优势发挥到最大,让其产生效益。”新庄集乡乡长周仁科说,“我们的干部对辖区村庄进行地毯式走访,听取农民心声,再结合每个村的特点,精准地开展产业结构调整。”

红川村通过党建引领、包村抓户,发展特色高效节水产业,提升“造血”功能,大力推进千亩枸杞、千亩小番茄、千亩萝卜、千亩西瓜、千亩小麦、千头肉牛等特色产业发展。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合作招商,盘活村集体经济,把4000亩枸杞园流转给了中宁县归园田居家庭农场,使土地产生新的效益。

红寺堡区坚持把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根本,采取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发展方式,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机制,推进乡村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方向发展。

距红川村不远的白墩村,宁夏沙地红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帅看中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适合种植西瓜,承包了3640亩地。“我们带着农民干、领着农民赚,培养当地农民成为种瓜能手,让村民带着技术参与到西瓜种植上来,企业和老百姓共同发展。”杨帅说。

红寺堡区充分发挥企业的龙头作用,通过订单收购、股份合作、返租倒包、务工投劳等方式,让农民紧紧吸附增收在产业链上。白墩村村民马梅花对公司务工收入非常满意:“摘一天瓜,工资100多元,等到月底西瓜摘完,大概还能有5000元左右的收入呢。”

农民变股民 增收有保障

中烟“飞地”肉牛养殖园区位于红寺堡区红寺堡镇,这里空气流动性好,是块养牛的“福地”。肉牛存栏5000头左右,属于弘德村集体经济。园区走标准化养殖路子,统一技术、统一饲料、统一防疫,单头牛日均增重1.5公斤以上,养出了高品质肉牛。

目前园区共带动870户股民养牛,他们分属于20多个合作社,仅2020年养殖园区就收入1100万元。2021年6月8日,园区一次分红760万元,都落实到了个人,村民成为最大受益者。

弘德村村民王奋斌入股12万元,其中10万元是贷款,上次分红他分得43224元。入股养牛不用亲力亲为,把他和老伴儿解放了。他们在家门口的工业园区上班,两口子一个月能挣五六千元。

产业兴,促就业。红寺堡区从土地改革入手,积极引导农民以土地托管、畜禽托养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折价入股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让资源变股权、农民变股民。目前,累计流转土地6万多亩,每年为6万人提供土地流转收入2610万元。

老百姓的就业增收路,折射出红寺堡区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枸杞、黄花菜和葡萄是红寺堡区特色产业,采收期有近10万群众季节性务工创收,人均日收入160元至200元,更多群众变成产业工人。为鼓励更多农村劳动力就近务工,红寺堡区人社局专门制定务工奖补政策,确保群众持续增收致富。

增强凝聚力 拧成一股绳

作为全国最大的易地搬迁生态移民集中安置区,红寺堡区移民涉及14个民族,这给乡村治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红寺堡区不断探索深化村民自治实践,规范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全面推行“55124”村级治理模式。前两个“5”即“五步工作法”和“五联记录本”相对应的五联记录表,所谓“五步工作法”就是提出议案、民主议定、公布告知、组织实施、监督管理;“1”是1张议事清单;“2”是乡村二级监督;“4”就是乡镇、县区、地市、自治区四级联动督查。

红寺堡区区长杨文福介绍:“做实做好这项工作,关键在于取信于民,取信于民关键在于选好群众‘代言人’。红寺堡区综合考虑村组巷道布局、姓氏家族等因素,按照每5到15户推选1名代表的标准由农户自行推荐,并将代表的照片、联系电话等信息在村组张榜公示。”

在尊重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红寺堡区在代表评选时明确“三不推五优先”的原则,即长期外出务工、违法违规、诚信缺失的坚决不推,优先推选办事公道、仗义执言、群众威望高、热心村级事务的代表和致富能人。

“代表是我们自己选的,肯定放心”“有疑问,去村里一查记录就明白了”“上面不时有人来检查呢”“每逢村上有粮食直补、农村低保、征地补偿等和我们群众关系密切的决策事项,都会在我们这儿和学校、村部等群众去得多的地方公示”……对于“55124”治理模式,村民普遍认可。

“这个治理模式还能近距离将大伙儿凝聚在一起,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都通过村民代表会议表决,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村上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让乡亲们心里有本账,也能办事情办得更公道。”大河村党支部书记伏聚鹏感叹,“55124”村级治理模式把乡亲们拧成了一股绳。

目前,该模式已在红寺堡区64个行政村实现全覆盖推广,进一步推进移民社会融入进程,让移民当家作主,充分参与到村级事务管理中来,形成全民共治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国凤)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南阳市卧龙区潦河镇:打井抗旱解民忧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