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淅淅收残暑,庭竹萧疏报早秋。当太阳到达黄经150度时,我们迎来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处暑。处暑当天,太阳直射点已经由夏至日的北纬23°26′,向南移至北纬11°28′。随着太阳高度的继续降低,其所带来的热力减弱,炎热的酷暑消退。
处暑的“处”,是止息、停留的意思。处暑表示暑气至此而止。“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此时,夜晚观北斗七星,会发现弯弯的斗柄指向西南方向。
处暑“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这个时节,老鹰大量捕猎鸟类,预备过冬的能量;天地间万物转向收敛、端肃;黍、稷、稻、粱等农作物开始成熟,点燃人们对丰收的期盼。
处暑之后,昼夜温差变大,昼暖夜凉对农作物体内干物质的制造和积累非常有利,庄稼成熟很快。农谚“处暑禾田连夜变”“处暑满田黄,家家修廪仓”,表明林果和农作物陆续进入收获期。此时,南方地区中稻正在收割。北方地区,秋收较早登场的是黍子,“处暑收黍,白露割谷”,黍子一上场,大秋就开始了。辣椒、土豆、棉花、谷子、高粱、玉米,成熟的作物列队而至。
南瓜是处暑时节最常见的“秋季第一瓜”。南瓜产量大、易栽培、味道甘美,农户将圆的、扁的、长的、短的南瓜,沿墙壁一层层叠放起来,像砌一道金黄的墙。农家的美,就这样以天地为画布、为舞台,不经意间挥洒独出心裁的创意,质朴而实用,平凡地展现出耀眼的光芒。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祀和迎秋有关,如放河灯、开渔节、拜土地公、出游迎秋等。
从农历七月初一直到月底,民间会举行祭祖和一些普渡布施活动。放河灯,一般是在纸折叠的荷花灯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置于江河湖海之中,看灯火闪烁,任其漂泛。以此灯盏,祈愿平安。
开渔节流行于浙江沿海一带。处暑以后是渔业收获的时节,东海休渔结束这一天,当地举行盛大的祭海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出海捕捞。
“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天上的牛郎星、织女星还在隔着银河对望,人间已到了处暑节气,迎来了秋凉。此时天上的云彩,仿佛织女巧手织出的锦绣,舒展飘逸,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人们出游迎秋,登高望远,品味新秋之韵,体会大自然季节轮换的秩序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