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甘肃嘉峪关市:农旅融合路越走越宽

2022-08-19 16:28:57    农民日报

忙着招呼游客到制种葵花基地游玩、拍照,采摘杏子、桃子;不离乡、不离土,就近到制种葵花基地务工,还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卖土特产……每年的这个时候,这种生活方式已经成了甘肃省嘉峪关市峪泉镇农民群众的日常。

近年来,位于嘉峪关市悬臂长城脚下的峪泉镇,依托自身旅游资源禀赋,围绕关城文化景区,创新旅游业态、延长旅游链条,配套建设百亩花海、设施农业、民宿、农家乐等,将农业产业与旅游资源充分结合,最大限度留住游客、带动消费、富裕农民,以农旅融合振兴乡村发展。

古老的悬壁长城与五彩的花海交相辉映,再加上制种葵花基地里满目金黄的向日葵,每年的盛夏,峪泉镇都引得无数游客前来“打卡”。

峪泉镇以农旅融合来推进乡村振兴的案例,仅是嘉峪关市三农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嘉峪关市积极探索“农旅融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的发展新路子,深度挖掘乡村旅游资源,不断开拓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今年上半年,该市乡村旅游累计接待游客14.84万人,实现收入达1300.13万元,乡村旅游收入达到农民户均可支配收入的10%以上。

据了解,为不断开拓乡村振兴的新局面,嘉峪关抢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策机遇,围绕百亿级现代农业产业链,构建“绿色有机蔬菜、经济林果、现代畜牧业、都市休闲农业”四大产业,谋划实施新城镇长城村蔬菜产业园、文殊镇千亩鲜果种植基地、峪泉镇嘉峪关村游客接待中心等10个项目,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的发展活力。

农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子越走越宽。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围绕农旅项目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嘉峪关市积极打造特色乡村景点、创建特色乡旅品牌、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打造了新城草湖国家湿地公园、石桥村百亩梨园、河口村乡村旅游一条街、红色主题乡村记忆馆等一批乡村特色旅游景点,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目前,全市共建有星级农家乐77家、民宿55家,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6个,实施乡村振兴项目5个。

为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真正受益者,嘉峪关市坚持“一村一节”,培育了野麻湾西瓜文化节、石桥梨花节、文殊李广杏采摘节、峪泉锅盔节、泥沟生态文化节等特色节会,大力推介当地特色农产品,吸引更多市民和游客走进农家田园,乐享乡土风味。同时,借助新媒体和网络的发展,嘉峪关市持续加大农特产品销售和特色农旅资源的推介力度,让戈壁农产品搭乘电商快车远销全国各地,也让大漠农旅信息走俏网络。下一步,嘉峪关市将着眼于农民增收致富,持续深化集田园风光展示、旅游休闲观光、特色民俗体验为一体的农旅融合发展新模式。(李多进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鲁明)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众志成城抗旱情 齐心协力保秋收
下一篇:做好中稻产前调查 保障种粮农民利益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17部门出台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17部门出台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