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趁着太阳还没“发威”,浙江省安吉县旭萍家庭农场的“少东家”王伟冬就飞起了农用无人机,在自家水稻田喷洒农药。“四月底,得知水稻田能享受湿地补偿金,老爸种田积极性又提高了,比去年多种了50亩。我们家种田七年,就属今年面积最多。”王伟冬年纪轻,如今成了方圆十里小有名气的“飞防手”。
王伟冬口中的“湿地补偿金”,全名叫做“水稻湿地生态补偿金”,是安吉县今年的新政策。其农场种了500多亩水稻,光这项补贴就能享受近13万元。据了解,该新政旨在进一步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和防止“非粮化”,发放对象为本年度实际种植水稻的农民,以及流转土地种植水稻的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主体。
梅溪镇历来是全县种粮大镇,被称为“安吉粮仓”。“听说有了这项新政策,来镇里咨询土地流转种稻子的,明显多了不少。”副镇长郑爱华相告,今年,全镇水稻种植面积约为2.2万亩,同比增加了近2400亩。
浙江省农技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秦叶波告诉记者,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生态功能,而水稻田除了可以提供丰富的粮源外,还是零耗能的“大空调”和容量惊人的季节性蓄水库,是目前最经济的人工湿地。
据安吉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刘斌介绍,将水稻田作为湿地发放“生态补偿金”属于全省首创。受这一政策刺激,今年,全县种植水稻面积较去年增加了约6500亩,不少乡镇掀起了抛荒地复耕复垦的热潮。目前,县里已排定2080万元补偿资金,预计每亩可补220到250元,接下来将会同第三方专业测量公司进行踏勘测算,待水稻收割入库后发放。
安吉县生态文明办专职副主任叶志强评价认为,“水稻湿地生态补偿”是安吉构建多元化、立体式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中的一项创新探索,这既是对生态保护者恪尽职守、生态受益者积极参与的激励机制,也将有利于带动全社会生态环境投入。眼下,通过财政保障、市场调节、社会捐赠等渠道,安吉已募集到4.8亿元资金,专项用于生态保护、生态补偿等领域。
作者:俞乐斌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朱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