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老板,孔永建,外出打工挣百万;四百万,建桑园,一个桑葚园打造四条产业链;产业链,不简单,种桑赛过活神仙……”这首民谣说的是河南省正阳县汝南埠镇人大代表孔永建外出务工返乡,投资400万元创建千亩桑葚采摘园,帮助乡亲打造桑葚产业致富链的故事。
打工积资本 返乡种桑葚
今年49岁的孔永建,原是汝南埠镇人大代表,杨围孜村依靠科技致富的一位外出务工返乡创业的高素质农民。20年前,他高中毕业后跟随村里青年民兵一起外出打工,几经辗转到了山东莱州从事土建和轻钢工程。由于他吃苦耐劳、为人诚实,受到工友们的高度认可。他常对工友们说:“先做徒弟,再做老板,靠打工挣钱,摘不掉穷帽子,只有学会技术返乡创业,才能创业致富。”
经过十几年的打拼,孔永建从最初的工人做到项目经理,事业有成,年收入可达100万元,成为全县外出创业民兵的成功人士,先后被县、镇树立为“全县民兵创业致富标兵”“全镇造林建设家乡标兵”。
2016年,孔永建回到家乡。那时的家乡还是一穷二白,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留守的都是老人和妇女儿童,这些留守乡亲仍在固守着传统耕作方式,劳累不说,也只能解决温饱,难以致富奔小康。
在汝南埠镇镇政府和杨围孜村党支部的支持下,孔永建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顺利流转当地群众近70公顷土地,动工种植桑葚苗、修建围栏,带动当地70多名村民在桑葚园务工增收,先后为务工群众发放50万元工资,在自己还没有产生效益的情况下,先让杨围孜村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就这样,孔永建的桑葚采摘园诞生了。
建好桑葚园 打造产业链
桑葚树浑身都是宝,桑葚采摘园里能“长出”产业链。桑叶生产出桑叶茶,桑叶养蚕育出“金蛾子”,桑枝种菇能产出黑木耳,桑葚酿造出果酒,还能制造桑葚酱、桑葚糕等,一个桑葚园能打造出四条致富产业链。
孔永建回报乡亲“一碗水”,乡亲给孔永建“一桶金”。为了支持孔永建延伸桑葚产业链条,打通经济林通道,杨围孜村30名村民代表一致表决通过,把村公路旁边的4亩集体土地流转给他。
2017年,孔永建的桑葚已有部分挂果,2019年果园迎来盛果期。孔永建先后到河北沧州、四川攀枝花等地考察和参观学习桑葚园管理、桑葚果酒酿造、桑叶茶制作、桑叶养蚕、桑枝栽培黑木耳等技术,投资400多万元,成立了永健家庭林场桑葚酿酒制酱研发中心,引进桑葚果烘干、桑葚榨汁、果酒酿造、桑叶制茶、果品造酱、保鲜储藏等设备,为桑葚园打井、引电、架设防虫网,兴建标准化桑葚果酒加工酿造车间。此外,他从广东请来两名桑葚果酒酿造师傅,就地招聘200名有知识的民兵作为技术员、导游员、饲养员、机械工、车间工等产业工人,招聘采摘、剪枝、包装、钟点工1000多人。
花香引来彩蝶飞,桑葚果香万人尝。现在桑葚的产量达到1500吨,可以采摘、酿酒。广东一家食品公司已经与孔永建签订合同,将桑葚制造成桑葚糕、桑葚酱等多种食品。等桑葚采摘完毕,孔永建还会组织村民采摘桑叶,生产桑叶茶。
对于在农村人眼里一文不值的废弃桑枝,孔永建则利用它们栽培食用菌,生产黑木耳,为乡亲开辟出一条致富增收的新途径。去年以来,孔永建利用桑枝粉碎成木屑来代替杂木屑,作为食用菌营养料栽培黑木耳,每1万袋黑木耳节约资金400元,节省生产成本10%—15%,桑枝条代替杂木栽培黑木耳,还能减少林木砍伐,保护环境。(范杰 李军政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于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