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新品系‘Z1281’亩产量达3032.47公斤,创造了马铃薯在5‰中度盐碱地上的单产新纪录!”近日,在位于山东省东营市的黄三角农高区,“耐盐碱优质马铃薯突破性新品种选育”项目测产专家组经实收测产,宣布了这一结果。
据了解,“Z1281”由山东乐陵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共同选育而出。2017年起,他们联手承担了山东省良种工程——马铃薯耐盐碱育种项目,选择拥有340万亩盐碱地的东营市,在黄三角农高区建立盐碱地农业技术综合集成示范基地,组建了30人的马铃薯育种及栽培专家团队,并联合18家科研机构,开展耐盐碱马铃薯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协作攻关。“我们今年还建立了面积达65亩的耐盐碱马铃薯试验基地,其中包括中度盐碱地试验田25亩、轻度盐碱地示范田40亩。”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董事长梁希森介绍。
测产专家认为,我国有一部分盐碱地是可以利用的,目前还是一笔“沉睡”的资源,而且大多数品种的马铃薯不耐盐碱。此次选育出耐盐碱的马铃薯新品系,对于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提高马铃薯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Z1281”选育的背后,凝结着一批农业人的汗水。“耐盐碱育种就像‘矬子里拔将军’。最难办的就是没有育种的‘材料’,什么都得从头开始。”马铃薯育种及栽培专家团队负责人胡柏耿介绍,团队5年来克服诸多困难,在盐碱地上对746个杂交组合的175224个单株、6670份资源(品系)和167个品种进行了筛选,选育出耐盐碱材料35份,其中综合性状优良的耐盐碱材料8个。
“此次共测产7个品系,其中‘Z1281’产量表现最优。”测产专家组组长曹春梅说,“下一步,将对‘Z1281’在国内其他盐碱环境开展区域试验。如果产量稳定、品质优良,可进行品种登记与推广应用,育成耐中度盐碱且具有商业化价值的马铃薯新品种。”(贾鹏 龙晓峰 李化明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