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料养好虾,博兴县新一茬南美白对虾喜获丰收。 资料图
山东滨州的高永波还记得8年前刚开始养南美白对虾时的境况:投资建厂失败,卖掉在博兴县城的房子还债,东拼西凑了一些钱挖了几个虾塘做营生。如今,15个2.5亩的池子,每年带来60-70万元的收入,早已还清债务的他,又要甩开膀子干,在老虾塘的基础上新建2个拱棚,每年少说还能多挣6万元。
“养优质虾,饲料是关键。饲料好,一斤虾只用一斤料;要是不好,就得用1.2斤料。”高永波表示,支撑他不断扩大养殖规模的,除了逐年见好的收益,还有当地稳定的优质饲料供应。
大豆取油后的豆粕是鱼虾饲料的重要蛋白来源,博兴县地处鲁北平原黄河下游南岸,大豆种植传统优势突出。近年来,该县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机遇,依托大豆加工和水产养殖两大农业主导产业,大力发展黄河滩豆、虾生态高效种养模式,既守稳了“油瓶子”,又促进了农民增收,探索出一条多业协同、绿色循环的乡村产业发展新路径。
豆粕有了好去处
6月底,一场及时雨滋润了鲁北大地。在博兴县庞家镇的农田里,大小农机来回穿梭,伴随着夏收进入尾声,当地正抢播玉米、大豆,为秋收高产稳产夯实基础。
“我县拥有大豆加工为主的完整粮油加工产业链条,年加工大豆400万吨左右。”博兴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李同乐说。坐拥香驰、渤海两家以大豆加工为主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当地大豆产业发展基础雄厚。今年以来,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博兴县加快实施大豆增产计划,与相关企业深入对接,发展订单生产,推动规模化、标准化种植,不断提升农户扩种积极性。
庞大加工能力下,却曾有“大而不细”的烦恼:每年大豆榨油产生的豆粕约280万吨,除约20%用于精深加工外,大多作为原料直接对外销售,附加值偏低。
而在距庞家镇约10公里的乔庄镇,破题的思路正逐渐清晰。星罗棋布的养殖池内,南美白对虾长势喜人,不出一个月,它们将乘着冷链物流,到达全国各大城市的餐桌。“每年饲料需求很大,如果缺乏规范,来源和执行标准不统一,对虾养殖的质量就无法保证。”高永波坦言。借着大豆加工产业的东风,当地的养殖户用上了高品质饲料,养出的虾也越来越优质。
近年来,博兴县创新思路、开辟优势互补模式,明确了“一虾一豆”作为绿色高效产业发展重点,通过引进美高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饲料加工企业,在促进大豆及其副产品产销的同时,为养殖户提供了来源稳定、质量可控的饲料。
好思路带来了好效益。2021年,博兴县全产业链加工大豆346.52万吨,加工业产值92.95亿元,除了豆粕作为饲料外,毛油精炼生产色拉油,精炼过程中产生的油脚也可生产饲料,实现了“吃干榨净”每一粒大豆。
虾豆协同共进
6月30日,一场以“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绿色发展·共同富裕”为主题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博兴县举办。活动承办方之一,星火乡村振兴研究院负责人刘焕利表示,参与活动筹办,正是为了在大豆和对虾两大特色产业发展基础上,汇聚政策、科技等多种要素,助力博兴县实现“种植+生产+加工+科技+营销+旅游”全产业链开发。
“一虾一豆”产业发展方向已经明晰,协同互补将是促进两大产业同步跃升的现实路径。
目前,博兴县已投资3500余万元建设优质鱼虾饲料生产项目,投资2.4亿元实施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通过与高校院所合作,将养殖模式由传统的纯精养模式升级为罗非鱼与南美白对虾混养、上粮下渔、小拱棚养殖等多种养殖模式。2021年,实现水产养殖面积8.5万亩,水产品产值14.5亿元,渔业总产值22.7亿元。
不断扩大的水产养殖规模带来大量饲料需求,倒推产业链上游大豆产能的提升。根据相关规划,博兴县将以沿黄大豆产业集群建设为契机,充分利用北部乡镇盐碱地建设大豆生产基地,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苗木大豆间作等模式,力争3年内全县大豆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进一步满足大豆加工企业的优质国产大豆原料需求。
“一条从大豆种植与精深加工到饲料生产,再到淡水养殖的协同性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博兴县委副书记、县长孙战勇表示,未来,当地将完善配套政策,着力打造沿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带,促进两大产业的融合互补,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蒋欣然 赵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