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义乌市后宅街道的李祖村,外看古朴雅致,内却大有乾坤,生机农场、衔泥小筑等37家创客点亮“国际文化创客村”招牌。过去,李祖默默无名,如今,宜居、宜业、宜游,捧得“全国文明村”。乡村振兴固然要靠村里自个奋斗,但“军功章”另一半当与结对共建的义乌市水务集团分享。
据了解,2017年以来,义乌推行“国企+乡村”党建共同体模式,由市属8家国有企业72个基层党支部与9个乡镇70个村党支部结对共建,依靠国企在资本、人才、理念上的优势,统筹农村土地、文化等要素资源,在乡村打造精品文旅线路,引入消薄产业和消费助农项目,走出了一条以党建统领带动村美民富的新路子。
“80后”陈根申原在外打工,前两年在陈望道的故乡分水塘村开了家特色民宿。每到节假日,很多客人都因“三色彩虹路”慕名而来。该路名为“望道信仰”精品线,沿线村村有看点,处处是景观。分水塘村是《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的诞生地,自然以红色研学为主打。去年,村里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带动沿线创收超千万元,红绿融合入佳境。
像这样的精品线在义乌总共有10条,有的主打红色文化,有的突出山水景观,还有的彰显人文历史,因村因镇制宜,串点成线打造,既优势互补,又差异发展,不仅是旅游精品线,更是绿色生态线、产业富民线、乡村振兴线、精神传承线。
在福田街道草塘沿村,有条远近闻名的欧洲风情街。英式风格的建筑内,汇集了餐饮、娱乐、零售等大小店铺130余家。前几年,村里还在为村集体经济不足、40余亩闲置土地未能有效利用而犯愁。“国企+乡村”党建共同体成立后,交旅集团找准定位,发挥专长谋划引进了该项目,并且利用众筹形式吸引37个农村注资了6500万元。项目建成以来,入股农村年均合计分红超650万元。
国企联村,不仅带来了资金和项目,更带来了人才和理念。在赤岸尚阳村,空气中弥漫着“甜蜜”味道。过去,梨膏糖在当地小有名气,但受限于种植技术和生产技术,产量一直难以提升。商城集团作为结对国企,引来专家和新品种,还把年产量200吨的深加工基地落户村里,除梨汁成膏外,深度开发了梨膏蜜枣、蜜饯等系列产品。小小梨膏糖成了致富大法宝,每年消耗原材料4000多吨,为周边梨农增收400万元。
据了解,“国企+乡村”党建共同体成立以来,义乌先后谋划实施联建产业项目15个,总投资3.4亿元,每年可助推村集体增收3500万元,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明显增强,更演绎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民受益”的生动局面。(季俊峰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朱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