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6月中旬,北京市20余万亩的小麦也迎来了丰收的关键时期,每到农田麦浪滚滚的季节,小麦秸秆的处理就提上了日程。
近年来,北京市围绕小麦秸秆如何有效利用、实现变废为宝,把秸秆变为绿色产业,北京市农业农村部门多措并举做好“三夏”秸秆机械化利用工作。
小麦收获靠农机,麦秸秆处理利用也靠农机。如何在做好小麦收获的同时,做好麦秸秆的综合利用,需要农机合作社、相关经营主体、农户等秸秆综合利用主体的联手合作,通过多种方式途径,促进秸秆有效利用。
据北京市农业农村局有关处室负责人介绍,目前,京郊小麦秸秆的处理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麦秸秆直接粉碎还田实现肥料化利用,就是在小麦收获的时候利用秸秆粉碎还田机等设备把麦秸秆就地粉碎,抛撒在地块表面形成覆盖,粉碎还田的麦秸秆经过土壤微生物的分解后可以为作物生长提供有效的养分和有机质,后期再对地块进行适当处理后播种玉米。
另一种是麦秸秆打捆收集离田利用,就是等小麦收获后,再利用秸秆捡拾打捆机对地块的麦秸秆进行打捆收集,收集的秸秆用于牛场垫料、食用菌原料或有机肥加工等。
“今年响应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号召,我们合作社种了1万多亩小麦,长势还不错,这几天正是关键时期,计划20号左右开收。”位于顺义区北京鑫利农机专业合作社技术人员介绍。他说:“秸秆处理好了是有钱赚的,这不用担心。这么多年来,我们已经摸出了自己的秸秆利用之道。今年,合作社的秸秆粉碎还田机和秸秆捡拾打捆机早就准备就绪了,到时候打算一部分就地直接粉碎还田,因为秸秆粉碎还田每亩有35元的补助,省工省事儿也有所收益。另外,我也联系了附近的养殖场,打算将剩下的地块收集起来,卖给牛场,每吨秸秆还能赚500至600块钱。所以,秸秆处理一点儿不用愁。”
近年来,北京市一直紧抓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工作,基本建立形成了以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利用为主,基料化、原料化利用为辅的秸秆综合利用政策体系和技术体系,营造了合作社、企业、农户等相关主体自发主动开展秸秆利用的良好氛围,秸秆利用率一直稳定在99%以上。
从效果上看,秸秆综合利用,一是有利于提高粮食产量,秸秆有机肥还田利用可以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实现小麦、玉米两茬作物亩均增产5%以上。二是有利于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土壤中氮、磷、钾的营养状况,耕层土壤含水率提高10%,年均提高土壤有机质0.03个百分点,对复耕复垦耕地的土壤改良具有促进作用。三是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秸秆加工利用可提高效益每亩110元以上,经济效益明显。
为做好今年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作为承担全市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工作指导部门,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技术人员介绍:“当前北京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9%以上,各区通过实施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区建设项目,形成了典型模式和主推技术。今年印发的《北京市2022年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就构建高质高效的秸秆利用机制和发展格局进行了全面部署。”
据介绍,为保障农机合作社与农户秸秆处理需求对接,北京已编发了全市小麦“三夏”抢收服务组织推荐目录,供相关农户、企业选择。在麦收期间,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会进一步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指导,实地跟踪掌握秸秆机械化作业情况。(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芦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