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甘肃"六个聚焦"推动乡村振兴见实效

2022-05-17 16:39:05    中国农网

2022年以来,甘肃省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坚持一手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手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抓牢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两个环节,抓住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抓细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两个重点,用好省外帮扶和省内帮扶两支力量,推动巩固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见实效。

聚焦重点群体,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一条底线。坚持把防止返贫监测帮扶作为巩固成果的第一道防线,完善落实重点人群“六必访”“六必查”、“一户一策”精准帮扶、风险消除“七不消”等有效做法,优化动态监测,今年全省监测范围的收入标准调整为6500元,监测对象不设规模限制,简化识别程序,缩短认定时间,识别程序一般不超过15天,确保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开展未消除风险比例高于3%脱贫村核查工作,逐级建立台账,定期开展调度,跟踪风险消除情况。编制《甘肃省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工作指南》,创新推出了一张工作流程图、一张政策要点表、一首监测帮扶口诀,细化规范了风险排查、对象识别、精准帮扶、风险消除、动态管理等各环节。截至4月底,全省新识别2826户10853人,监测对象累计达到10.6万户42.8万人,消除风险7.6万户31.2万人,风险消除率71.6%。积极应对雨雪冰冻灾害和地震灾情,对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1204户3853人全部纳入监测范围。同时,持续巩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推动控辍保学由“动态清零”向“常态清零”转变,谨慎调整医保政策,督促加强新增危房动态监测,完善供水工程长效管护机制。稳步提高兜底保障水平,一类低保提高到5268元,二类低保提高到5004元,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继续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实施分层分类保障救助,确保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聚焦重点区域,强化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搬迁安置区的集中支持。把23个国家级和16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引导各方面资源力量给予更加集中的支持。向39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安排137.96亿元。同时,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推动完善公共配套设施和服务管理体制,跟进实施后续产业,加强产业园区建设,配套村(居)委会、服务中心,落实搬迁家庭户均1人以上就业的底线任务,推进实施4000户地质灾害区农户避险搬迁。

聚焦稳定增收,持续加大产业和就业帮扶力度。坚持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用发展的办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持续提高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重点支持帮扶产业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强化龙头企业带动,促进产业提档升级。扎实做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截至3月底,今年新增发放贷款41.14亿元,累计发放758.44亿元,惠及脱贫户和边缘户167.65万户。在39个重点帮扶县实施“富民贷”,提供免抵押免担保、利率优惠的信贷资金,支持农户发展生产,累计发放2264万元。持续强化光伏帮扶项目收益分配、公益岗位规范管理和运行维护,共有4.67万人通过公益岗位劳动实现就业增收。坚持把外出务工作为增加脱贫群众收入、巩固脱贫成果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加强东西部劳务协作,深化省内劳务协作,促进就地就近就业,截至4月底,全省脱贫人口外出务工178.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90万人)的94%,其中省外务工78.32万人。省乡村振兴局制定出台《应对疫情影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九条措施》,全力防范化解风险隐患,促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

聚焦重心转移,加快推动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三项重点。加快推动工作重心转换,把工作对象转向所有农民,把工作任务转向推进乡村振兴五大振兴,把工作举措转向促进发展,以更大的力度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坚持规划先行,召开乡村建设示范行动村庄规划协调会,加快3996个发展类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甘肃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开展全省农村户用卫生厕所相关情况调查摸底,全面掌握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改厕基数、分类型改建和后续管护等情况,因地制宜推进40万户农村卫生厕所改造。对问题厕所摸排整改进行“回头看”,对因农户外出务工等原因未排查、整改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开展地毯式排查,全面查缺补漏,5.5万座问题厕所已完成整改3.3万座。因地制宜选择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推进300个农村环境整治任务,到年底实现示范村庄内60%以上农户生活污水得到收集处理。深化“5155”乡村建设示范行动,持续创建5个省级示范市(州)、10个省级示范县(市、区),年内建成50个省级示范乡镇,新建500个省级示范村。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全面深入持久开展关爱服务行动和练兵比武活动的《通知》,近期,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深入推进关爱服务行动和练兵比武活动具体措施的通知》,从加强统筹调度、发挥专班作用、全面摸底排查、建立联系制度、强化调研督导、总结宣传典型、定期报送信息等七个方面明确了具体工作要求,确保“一行动一活动”取得实效,持续提升基层干部能力和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聚焦凝聚合力,不断提高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和驻村帮扶工作实效。围绕抓帮扶促巩固脱贫成果、抓示范促乡村振兴、抓合作促区域发展“三抓三促”的思路,我省携手天津市、山东省和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克服疫情影响,持续深化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省委分管领导到省乡村振兴局及天津、山东援甘前方指挥部(工作组)办公驻地看望慰问援甘干部,调研全省东西部协作工作开展情况。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甘肃省2022年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要点》,省直相关部门分别制定14个专项工作方案。相关县区配合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制定年度帮扶计划,立足“我方所需、对方所能”,提出产业合作、劳务协作等项目需求清单7大类75亿元。截至目前,天津市、山东省计划援助我省财政资金24亿元,已到位31.83亿元。帮助6.74万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脱贫劳动力5.34万名),持续推进“一县一园”建设,新增25家东部企业入驻,引进东部29家企业在脱贫地区投资兴业,实际到位投资1.36亿元。深入开展“百村振兴计划”,引导东部资源助力打造集“五大振兴”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村173个。东部协作省市直接采购和帮助销售农畜牧产品和特色手工艺产品9.11亿元。甘肃省向东部协作省市选派挂职干部158名、专技人才106人,东部向我省选派191名挂职干部、542名专技人才。天津市选派34名优秀农村专职党务工作者到我省34个受援县驻村,协助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36家中央单位向43个定点帮扶县直接投入帮扶资金1.27亿元,选派挂职干部109人,其中45人挂任驻村第一书记。持续推进“万企兴万村”甘肃行动,年内引导800家民营企业和商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同时,持续加大省内驻村帮扶工作,印发《2022年全省帮扶工作要点》,对315个省直和中央在甘单位2021年度帮扶工作考评等次进行通报。举办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帮扶工作视频培训班,集中培训乡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7.15万人。采取钉钉视频电话的方式,随机对帮扶干部驻村制度落实和作用发挥情况进行电话督查。编辑《帮扶工作简明手册》,以问答形式汇编形成帮扶工作相关政策,指导帮扶干部更加精准开展工作。优化升级《驻村工作队管理平台》,新增帮扶政策、工作动态、考勤查询等10个功能模块,有效提高平台工作效能。省乡村振兴局会同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团省委、省妇联、省科协、省残联、省工商联等6部门,共同召开合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建立工作协作机制,充分发挥退役军人、群团组织组织优势、资源优势、体制优势、人才优势,推动形成齐抓共管、协同联动的强大合力。

聚焦推动落实,持续强化统筹谋划、项目储备、项目建设等重点环节。召开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召开全省乡村振兴局长会议,对相关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坚持和完善定期调度、跟进督导的工作推进体系,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重大问题,有效传导责任和压力。坚持项目监管关口前移、时间提早、力量下沉,今年初集中利用半个月的时间,对14个市州第一批中央和省级衔接补助资金项目计划全覆盖开展春季督导。各地立足早开工、早实施、早见效,克服疫情影响,加快项目建设。截至4月下旬,列入年度实施计划的6043个项目,已开工5785个,开工率95.73%,高于去年同期。

作者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鲁明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重庆铜梁:如何把一株桑树“吃干榨净”
下一篇:滨海盐碱地 焕发新活力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