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旬,湖北省1700多万亩油菜陆续进入大面积成熟收获期。
乘车进入湖北荆州市江陵县马家寨乡,沿途处处可见农民收割油菜,晾晒油菜籽的场景。马家寨乡农技中心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科研单位的支持下,该乡因油菜而兴,油菜多种一亩是一亩、菜籽多收一斤是一斤的理念,已在当地深入人心。
5月1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联合湖北省油菜办公室、华中农业大学等单位,在马家寨乡举办全国油菜绿色高产高效技术集成示范暨湖北省科技服务油菜产业链“515”行动现场观摩会,贯彻落实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农业农村部油菜产业绿色科技革命行动总体要求。中国农科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汉中与现场视频连线时表示,要以新品种新技术引领油菜产业新的绿色革命,依靠科技进步勇担使命,实现油菜生产面积、单位面积产油量再翻一番。
推广示范“三全高效”技术,九成冬闲田得到利用
江陵县地处江汉平原四湖腹地,是油菜传统种植区。江陵县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该县夏收油菜面积达30万亩,比2021年面积增长约10%,油菜扩面增产的实现离不开“三全高效”等技术模式的推广示范,推动当地冬闲田的利用率达到了90%。
“通过全区域布局、全价值链挖掘、全产业链开发,集成示范全国油菜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是推动我国油菜从优质高产到绿色高产高效第四次跨越的重要支撑。”中国农科院油料所所长黄凤洪介绍,以江陵为例,“三全高效”技术模式与湖北省院士专家科技服务油菜产业链“515”行动在此有机衔接、有效融合,促进了油菜产业“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通过节本增效、质量增效、扩展(多功能)增效,推动了油菜品种、品质、品牌“三品”共提升,实现了科技驱动有力量,产业增值、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可向往。
全区域布局,可以是一个村、一个乡镇,也可以是省市县全区域。在江陵观摩会现场,“三全高效”技术模式以“中油杂19”“中油杂501”等油菜新品种为核心,集成展示了油料所联合全国多家优势单位研发的油菜精量联合直播技术、全营养缓释专用肥及轻简施用技术、油菜病虫草害综合防控及无人机田间管理技术、油菜分段收获技术、功能型菜籽油产地绿色高效加工技术等国内油菜全产业链最新科技成果,全价值链挖掘油菜“油、菜、花”等多功能利用。
“湖北开展的相关油菜科技行动,已在全国形成促进油料产业发展的品牌,为今年油料扩种提升产能提供了样板,进一步推动解决了制约油菜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经作处处长汤松表示,要进一步加强油菜全产业链的技术集成和示范展示,降成本提效益,增强辐射效应,根本上从“政府要我种油菜”到“我要主动种油菜”转变。
“一菜两用”稻油双丰示范,多功能利用油菜亩纯收益过千元
“真没想到,合作社能出每亩500元购买我种的‘华油杂62’油菜的菜薹采摘权,2月至3月间摘了2-4次菜薹。当时摘过菜薹后光秃秃的,没想到现在油菜籽产量没减反增,达到400多斤,油菜亩产纯收益能过千元,油菜还是值得一种。”站在自家田头,荆州石首市久合垸乡横风岭村村民胡光顺对专家连说了几个“没想到”。
近年来,石首市充分发挥油菜生产优势,与长江大学共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示范县。5月11日,湖北省油菜办组织中油所、华中农大、长江大学等单位相关专家到石首横风岭村对稻油双优双丰“一菜两用”油菜示范进行测产验收,观摩石首南口镇“华油杂62”万亩连片豆油高产示范片。
油菜“一菜两用”,就是既可摘油菜薹又能收菜籽,油用为主,菜用为辅。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大教授傅廷栋介绍,“华油杂62”因其花瓣大、品质优、丰产性好、适应性广,菜薹口感香甜,是目前全国春冬油菜区域推广多功能利用最广泛的优势油菜品种之一,调动了农民种油菜的积极性。
横风岭村党支部书记邹先国告诉记者,该村过去并没有大规模种植油菜,一般村民只少量种植,供自家榨油用,冬季村里大部分田就荒着。近两年,在农业农村部门的稻-油轮作双优双丰等项目支持下,全村油菜种植面积翻了两番,达3100亩,其中“一菜两用”有600亩。如今,横风岭村又引进了石首德旺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打通了油菜薹销售渠道,探索出一条村委组织、农户生产、合作社营销、多方共赢的发展道路。
“油菜种植高效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尤其是‘一菜两用’,成效很好,要在全省因地制宜推广。”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肖长惜表示,下一步,湖北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将坚决扛起扩种油菜、提升油料产能的政治责任,统筹推进,创新赋能,依靠新品种、新技术,力争通过3年时间,把适宜种油菜的冬闲田全部利用起来,做大做强油菜全产业链,推进湖北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乐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