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持之以恒推进了19年之久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在共同富裕的新阶段如何持续深化?日前,浙江出台专项指导意见,就未来乡村建设展开具体部署。由此,这一“千万工程”的升级版锚定了路线图和计划书。
浙江的美丽乡村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深刻改变着乡村面貌和农民生活。数据显示,目前,全省已创建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56个、示范乡镇610个、示范带11条,累计建成1835个特色精品村。
此次,浙江提出,将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建设方向,以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为建设主体,通过造场景、造邻里和造产业,实现有人来、有活干、有钱赚,并突出乡土味、乡亲味和乡愁味,本着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建什么的原则,打造未来产业、风貌、文化、邻里、健康、低碳、交通、智慧、治理等九大场景,集成“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建设,着力构建引领数字生活体验、呈现未来元素、彰显江南韵味的乡村新社区。
在建设导向上,浙江聚焦主导产业、主体风貌和主题文化三个关键词,一方面实现现代农业、美丽经济、村庄经营成效显著,另一方面,通过片区化、组团式整体谋划村庄规划,城乡风貌整体优化。与此同时,农村公共文化设施、队伍、活动、投入有效保障,文化服务丰富多彩,农民文化素质明显提高。
记者看到,在九大场景的打造过程中,浙江突出集成与协同,把党建统领贯穿于各场景之中。比如,未来产业场景以农业农村厅为牵头单位,协同了自然资源厅、水利厅、文化和旅游厅。此外,像省教育厅、科技厅、建设厅、民政厅、生态环境厅等相关单位也都参与其中,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根据计划,建设周期原则上为两年,有农村区域的县(市、区)将每年开展1到3个未来乡村建设,从今年开始,浙江每年建设200个以上未来乡村,到2025年,将完成建设1000个以上未来乡村。(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朱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