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茶季落幕,好消息一个接一个:这头产量破新高,那边产值创纪录;老百姓的“钱袋子”又鼓了些,村里头的集体经济又进了账……盛阿伟每回收到这样的喜讯,都比自家赚钱还高兴。因为将“白茶小女”嫁了出去,他们都是远在天南海北的“亲家”,走动频繁,亲上更亲。
盛阿伟是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的党总支书记。2018年4月9日,黄杜村20名农民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村里种植白茶致富的情况,提出捐赠1500万株茶苗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总书记收到来信后,作出重要指示,肯定了这种做法和精神。
如今4年过去了,在湖南省古丈县、四川省青川县和贵州省普安县、沿河县、雷山县等3省5县,2240万株茶苗安了“新家”,种植面积达6217亩。今年,茶农们又决定,未来3年再向中西部地区捐赠3000万株“白叶一号”茶苗,建设1万亩标准茶园。
曾经,安吉白茶被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盛赞为“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如今,这片叶子走出安吉再富八方百姓,续写一个个“白茶富农”新故事。
吃水不忘挖井人
走进黄杜村,家家大别墅、户户小轿车,很多在城里还有公寓和洋房。全村325户种白茶,只需忙碌一月,就能换来九成收入。去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249.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6.4万元。
黄杜早年可不富,相反是安吉最穷的几个村之一。因为山多地少,只能穷则思变,村民种过辣椒、板栗,都没能致富。1990年,党员盛振乾带头,在自家地里试种白茶,没曾想还真挖到了宝,几年后扩种至10亩,开始挣到了钱。
盛阿林是彼时的黄杜村党支部书记,见状后颇受触动,隐约感到这片叶子的金贵之处。可起初,老百姓并不买账,尽管白茶经济价值可观,但种植成本高、技术难度大,前几回已栽过跟头,可不能再跌倒。此时,乡里支持起到关键作用:农民没钱买苗,政府就给补贴;不懂技术,就从科研院所请来专家;只要参加培训,农民每人每天还有10元补贴。
十年树木,转眼到了2003年,黄杜村的白茶产业发展已呈星火燎原之势,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6000元。而后一路扶摇直上,经过20多年的精心培育,如今,黄杜村种有白茶4.8万亩,年产值达到4.5亿元。村里不光卖茶,还“卖”风景,俨然一座大景区。
一花独放不是春。“黄杜村富裕了,安吉富裕了,但人不能忘本,致富不能忘党恩。”2018年初的一次党组织生活会上,有党员回忆起脱贫致富的历程,盛阿伟接过话头。大家一拍即合,要饮水思源、为党分忧,于是决意给总书记写信。
没想到,很快收到了总书记的回音。大家既高兴,又感到压力。白茶虽好,却也娇贵,万一种不好,或者将来卖不出去,岂不好心办成坏事?因此,黄杜全村总动员:这厢,家家户户开始育苗;那边,紧锣密鼓会同有关部门选点。如同“嫁女儿”一般,所有人小心翼翼,生怕有半点儿差池。
2018年7月4日,捐赠茶苗签约仪式在京举行,1500万株白茶苗终于找齐“婆家”。而故事才刚刚开始。
一枝一叶总关情
“钱博士你看,这茶叶上的斑点,是病害还是虫害?”田红军心急,拨通视频电话开门见山。很快,那头的“茶博士”钱义荣就给出诊断:考虑是绿盲蝽或粗腿象甲,眼下暂时无须用药,若后期出现新状况再处理也不急。
田红军是贵州省沿河县中寨镇大宅村“白叶一号”茶园的承包农户。4月24日下午,他与周边村一同种白茶的大户们约好,请安吉的茶叶专家钱义荣集体“接诊”。其问题刚解决,隔壁志强村的秦进接过手机,拿出事先备好的图片。“瞧,这块茶园都秃了。”
钱义荣记得去过此地,上回就提醒要注意水土涵养。“茶园草锄得太干净了,而且沟渠配套没跟上,待会我发些资料供你参考。”因为疫情,他没法去现场,只能远程遥控。过去几年里,钱义荣赴受捐地总共25次。
为了种活、种好并且加工好白茶,黄杜村的党员、农民“土专家”、县里专家个个很有心,专门组建“一片叶子”技术指导志愿服务队。每月,他们都会去各地指导技术和开展培训,每逢重要节点,再发书面指导意见,一些重点地区则派人员长期蹲点。4年来,服务队已累计派出技术人员97批561人次。
输出的不只是技术,还有产业经营理念。因此,不少地方确立利益联结机制,农民有“五金”,即流转土地收租金、就地务工挣薪金、茶苗折资得股金、委托经营拿酬金、集体收益分现金。现在,越来越多村民加入其中,种植技术也日渐精进。
起初,受捐地都把“种活”作为目标。现在,通过悉心指导,四川青川县青坪村“白叶一号”基地大变样,每个节点干啥事熟稔于心:一年施肥3次,野草长到茶树2/3高时,再统一除草,定期查看茶树有无长虫,预防螨虫和小绿叶蝉。
“杨老师,给您看看这两天采的茶,虽然青叶价格有所下降,但还能卖80元一斤。”强锡香是青坪村村民,因为管理得好,后期青叶价格比安吉都高。因此,他马上给黄杜村旭飞茶场老板杨学其报喜。两人此前素不相识,就是因为这白茶,结下了深厚友谊。
杨学其听着当然也高兴,同时不忘提醒道:“现在正是茶苗养护期,可以暂停采摘,对茶树进行修剪,为明年丰产打基础。”五月,步入茶树修剪、茶园养护的关键期,小长假过后,杨学其计划再赴青川。
数据显示,截至4月25日,3省5县6217亩“白叶一号”茶园共采摘鲜叶6.5万余斤,产值超过770万元,受益2064户6661人,人均增收1150元。
扶上马后送一程
采茶季刚结束,湖南省古丈县翁草村党支部书记石流堂又忙开了。这段时间,村里先后来了三四拨客人,都是旅游公司。大家看中的正是这里厚重鲜明的苗族文化,再加上绿意盎然的白茶园,希望走上茶旅融合之路。
“去年,咱们村集体收入超过了30万元。这样的发展成绩,离不开黄杜村手把手的帮扶和指导。”石流堂满怀感激,对未来更是信心满满,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这两年青年的回归。
今年45岁的石锦苍是翁草村最早返乡创业的村民之一,此前常年在浙江舟山从事打渔工作。3年前,看到村里头的热闹势头,他毅然回家,顺势办起一家农家乐和小酒坊。“相比以前在舟山,目前虽然收入不算多,但能与家人在一起就很满足。况且,未来前景好得很。”
脱贫攻坚完成后,怎么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去年5月,安吉县联合3省5县,成立“白叶一号”乡村振兴党建联盟。以此为契机,溪龙乡黄杜村则与古丈翁草村、普安屯上村、沿河志强村、雷山高岩村、青川青坪村5个行政村结对共建。
“捐赠茶苗,只是走好了带动致富的第一步。”盛阿伟告诉记者,接下来,通过党建联盟,大家将进一步加强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人才共育、产业共兴等,把乡村的建设、经营和治理等经验带出去,帮助老乡们土里寻金、共同致富。
对于“白叶一号”的后续销售任务,浙茶集团主动站了出来。早在两年前,该集团便对外发布了“携茶”品牌,将全部茶园所产茶叶均作为该品牌销售。尽管有包销做托底,但并不意味着可以“躺平”,雷山县高岩村党支部书记杨武昌就铆足了劲。
“在联盟的指导下,我们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形式,一方面把‘白叶一号’管好管精,进一步带动群众自发种植;另一方面,将借鉴安吉白茶区域公用品牌的发展经验,提升雷山本土银球茶的品牌知名度,把溢价空间做上去。”杨武昌说。
短短一年多,党建联盟开始结出果实。比如,安吉搭建了“一片叶子手牵手”合销超市,并先后在余村、黄杜村等设点,帮助销售包括普安红茶、青川木耳等来自各个联盟村的土特产,销售额已有300多万元。
尝到甜头后,很多地方都提出希望捐赠更多茶苗,以扩大种植规模。眼下,经过近半年培育,黄杜村新一批茶苗即将出发,同时还将带着浙江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新机制,迈上共同富裕的新征程。(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朱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