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镇仙人洞村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凝聚支部、党员、群众合力,从实际出发,深挖村内资源,精心谋划,走产业多元化发展道路,让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绘就了一幅产业兴、村庄美、农民富的美丽画卷,极大提升了广大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聚焦党建引领,建强基层组织
建强做实村党支部,筑牢战斗堡垒。该村党支部严格执行“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加强党史学习教育,筑牢党员党性根基;通过“学习强国”、“支部书记讲党课”、“迷你党课”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学习平台,打好学习教育组合拳,打通教育、服务党员群众最后一公里。同时,该村党支部注重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党支部要求每名党员必须佩戴党徽、亮明身份,承诺上墙、践行诺言,每年分2次为党员过政治生日,重温入党誓词,让党员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和责任,以党员自身带动党员家庭、以党员家庭影响周边群众。进一步增强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推动乡村历史文化和党员力量向乡村集聚,强化引领作用,全体党员在拆违控违、经济发展等重点任务中当先锋、作表率。在改善村庄环境工作中,党员干部带头拆除违法建设3万余平米,拓展了发展空间,为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聚焦经济发展,引导乡村共建共享
该村大力推进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实现兴村富民。该村党支部结合村里资源实际,因地制宜发展“民宿+”产业,为游客从吃、住、娱、教、购、赏六个界面提供旅游新体验,全面推动乡村振兴一二三产业融合,从传统农产品上下功夫,寻突破,有效实现集体经济新发展,绘就村富民强新画卷。一是挖掘历史文化。先后依托原生村境打造“神仙花巷”、修葺“蓝旗王石桥”“古井”、建设“村史博物馆”、“夜景亮化”工程等进行景观提升;2020年又在神仙洞下打造40亩生态公园,补充村内绿色短板,进一步完善旅游景观设施。截至目前,仙人洞村“新景点”高达15个,实现村内人居环境大改善。二是挖掘素食文化。经前期走访调研,村党支部了解到村内老人“长寿”以及村民喜食素食的生活习惯,以此为突破口,打造民俗素食工程。聘请专家教授对仙人洞村“素食文化”进行整体规划,根据传统孝悌文化和二十四节气,打造出以二十四道主菜为特色的素食养生菜谱,创就仙人洞“素食文化村”特色素食宴。现阶段,村内“素食”产业发展日益蓬勃,促进了村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三是加强统筹规划。仙人洞村明确规划2021-2025年仙人洞乡村振兴5年发展方向,实施“三产带三农”项目,将精品民宿、民俗休闲区、文旅景区、生态农业区功能升级,打造“庭栖慧舍”精品民宿,辐射仙人贡果“黄金蜜桃”种植,启动“菊花伴侣”新茶品研发和设计“问菊”系列文创伴手礼,为游客从吃、住、娱、教、购、赏六个界面提供旅游新体验,全面推动乡村振兴一二三产业融合,力争在传统农产品上下功夫,寻突破,有效实现集体经济新发展,绘就村富民强新画卷。
聚焦法治建设,强化文明乡风
坚持建设法治村居。2017年,仙人洞村党支部率先推行“1+2+N”法治乡村治理模式,即坚持党的领导为核心,借助《村民自治章程》硬件建设和专业法律服务团队,制定《仙人洞村规范管理手册》,作为村民自治的“草根宪法”,让村庄管理实现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让村民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服务。仙人洞村规范管理手册出版后,仙人洞村党支部书记张立英带领“两委”成员挨家挨户的入户发放、讲解、教育,确保仙人洞村每一户村民对规范管理手册有初步认知,并可以实时查询进行约束。按照仙人洞村村规民约中《村环境综合整治管理办法》的规定,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表决,成立仙人洞村公共事务审管小组,赋予审管小组巡查村内公共用地所涉私搭乱建、圈挡、堆放物品等公地私用行为权利,让仙人洞村拆违控违工作多了一份力量。按照《宅基地翻建初审管理办法》严格村民宅基地翻建流程,确保新建房屋时无污染村内环境、建设超占等行为。从根本治理,为建设打牢坚实基础。同时,该村还大力弘扬、培育文明乡风,“向上向善,敬老爱小”,仙人洞村将文化融入了广大村民的日常生活中。依托文脉及周边生态景观,增绘主街道600多平方米的“传统美德文化墙”,设立“孝顺椅”,着重突出“二十四孝”的文化理念。2018年以来,仙人洞村为庚续楹联文化,还引进北京海之春书画院进驻仙人洞村文创中心,根据村内各户家风特色镌刻专属楹联,彰显新时代历史文化精神,感受典范新型农村文化赋能成果。
近年来,该村先后获得北京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北京市敬老爱老为老服务示范单位、全国第九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首都楹联文化第一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首都绿色村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全面实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具象化、路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