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检查一下设备、设置好飞行高度,马上起飞。”说这话的不是“高大上”的飞行员,而是来自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古埠镇的种粮大户邱永安。趁着天气不错,邱永安抓紧时间指挥合作社社员进行无人机作业,飞播早稻。
空中,两架大功率农用无人机平稳起飞,旋转角度后低空掠过农田;地上,邱永安和社员则“玩着”手机,不慌不忙地操作起来。
“以前总幻想‘开着飞机打农药、玩着手机管田间、穿着皮鞋收稻谷’,现在这些都变成了现实。无人播种机、旋耕机、收割机,我都会用。”邱永安说。
今年45岁的邱永安是古埠镇禁山村村民,过去打理自家田都累得够呛。2004年,邱永安开始种植水稻:“那时我承包了200亩,用的还是老方法,人工播种撒秧,费时费力不说,产量也不高。”
2015年,邱永安投入600万元,成立了余干县丰富优质稻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引进各种机械设备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无人机体型小、功能全,平均每分钟作业约1亩,效率是人工的60倍。”说到今年的早稻种植,邱永安告诉记者,现在种植面积扩大到1600亩,两架无人机几天就可以播完,除了一些不规则田块和不利于机械化操作的地方还需要人工外,整体机械化率超过90%。
不仅如此,邱永安还给农机加装了摄像头和传感器,全程记录作业面积、运行轨迹和土地平整度等数据。作业完成后,邱永安打开手机App,就能马上了解耕作层有多深、耕作面积有多大、是否存在重复耕作和漏耕等情况。“脚不沾泥,手不碰水,一眨眼耕好一大片。”邱永安说,如今不用下田就能把田种了。
邱永安估计合作社今年的粮食产量超过300万斤,同时他还将为周边乡镇提供农机服务。“现在真是啥都讲‘智慧’,无人机直播、施肥、喷药又快又好,这能为我节省不少钱。”农民万球先看见了实惠,也打算跟着邱永安种田。
目前,合作社建有两条工厂化育秧生产线、拥有54台(套)各类农业机械设备,包括11台植保无人机,年作业能力达10万亩,还可对外提供500余次、1000多飞行小时的服务,并为400余名脱贫户创造就业机会。
“现在无人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我们已经从粮油逐步扩大到茶叶、果蔬等生产上,有效提升了全县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余干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余干县加快推进农业生产领域“机器换人”,将机械化作业从地面延伸到空中,同时在强化农技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气象(防汛抗旱)等基础上,积极拓展各项服务功能,推出全程机械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套餐式”服务作业流程。(韩海建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莫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