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强调,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三条控制线,正是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三条红线,总书记的这一要求有何深意?为何严守?如何严守?需要我们深入理解把握。
“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用“眼睛”“生命”“大熊猫”为喻,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和耕地的重要性,体现了对美好生态、良田沃土的无比珍视。
三条控制线的提出,正是总书记着眼于发展与保护、推进城镇化与保障粮食安全的协调统一,立足于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从制度层面上对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部署要求,也是保障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国土安全的现实路径。
我国土地资源总量大,但是人均面积少,人均耕地面积更少,人地矛盾突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相对紧缺的资源赋存支撑了长达40多年的高速增长,用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历程。但是“摊大饼”式的发展也让不少城市遭遇了“成长的烦恼”:湿地减少、雾霾严重、水质降低等生态问题突出。同时,城镇的盲目扩张和无序蔓延也导致大量优质耕地被占用,新区、新城、开发区等建设一哄而上,造成土地等资源浪费。如何用好国土资源、守住资源家底,亟须划红线、明底线、筑防线。
2019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就明确指出,要坚持底线思维,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把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
这一要求意味着,要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尊重自然为基本原则。而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如果没有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城镇化也就失去了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安居乐业的根本。
三条控制线就是要将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保护起来,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保障。要优先将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区域、生态极敏感脆弱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严格限制开发性、生产性活动;要按照保质保量要求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条例,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确保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减、质量提升、布局稳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要按照集约适度、绿色发展要求划定开发边界,防止城镇无序蔓延,同时科学预留一定比例的留白区,为未来发展留有开发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三条控制线的划定要坚持保护优先、生态优先的总原则,城镇开发边界要避让重要生态区域,不占或少占永久基本农田。通过合理规划城镇和产业布局,走高质量的新型城镇化和经济发展之路,为生态保护、良田保护留出更多空间。
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三种功能空间,只有框定合理边界,坚持发展与保护并举,才能实现“三生”空间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