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北省宜昌市通过创新驱动畜牧产业发展,实现畜牧业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
宜昌市通过科技创新来培育特色产品。据介绍,2018年以来,宜昌市先后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以及国家肉牛牦牛、生猪等产业技术体系展开科研合作,打造种业“芯片”,培育了一批地方特色畜产品。期间,成功改良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夷陵牛”,生产出高档优质雪花牛肉,在2020年全国肉牛品鉴大会上获得最具特色奖和最具效益奖两项大奖;保护了短妊娠期“清平猪”,创新培育的瘦肉型新品系成为生态黑猪养殖的首选;选育了宜昌白山羊新品系,生长快,抗病强,生产的肥羔肉供不应求;实现双莲鸡全产业链创新,被纳入国家级资源保护建设项目。
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的养殖方式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据宜昌市畜牧兽医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宜昌市通过推动养殖场升级创新,提升规模化、标准化、智慧化水平。在东部平原丘陵地区大力实施“大场带小场”行动,提升生猪、家禽、肉牛规模养殖比重,西部山区通过“合作社+农户”行动,发展牛羊禽蜂适度规模养殖和生猪生态养殖,全市规模化养殖比重相比“十二五”期末提高2个百分点。在推动养殖标准化的同时,宜昌市对1706家粗放型规模养殖场进行标准化改造,支持建设了210家高起点、高标准的现代化规模养殖场。此外,宜昌市还建成了300多个智慧牧场,指导养殖场应用互联网通信技术和专用传感器采集场内环境数据,实现养殖生产的智能喂养、智能净化、智能预警、智能决策和智能分析。
养殖方式的升级,推动了宜昌市畜牧产业的快速发展。2020年,宜昌市生猪出栏355.95万头、家禽出笼2855.95万只、肉羊出栏113.23万只、肉牛出栏4.24万头;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34.22万吨、6.8万吨、0.87万吨,其中生猪出栏和外调总量居全省第一方阵,全市畜牧业总产值206.87亿元,比2019年增加25.4%,增加值109.45亿元,比2019年增加25.4%,可以为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贡献5137元。
同时,该市还支持企业创新,以延长产业链条。据了解,湖北民大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建成禽产品屠宰加工、冷藏、销售、餐饮为一体的双莲鸡全产业链,公司年销售额达1.2亿元。宜昌老高荒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研究出烤肥羔、腌制、休闲羊肉食品和羊肉熟食、汤锅烹饪工艺,推出可炖、可炒、可煲汤、可即食等各类定型包装产品,解决了消费者不会烹饪羊肉的难题。根据宜昌市“十四五”规划目标,到2025年,全市优质畜牧产业链综合产值要达到500亿元,加工产值达到200亿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0%以上。(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见习记者 雷少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