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吉林省多数黑木耳种植户都遇到了跟吉林敦化市黑木耳种植大户李栋同样的难题。因为当地缺少工人,原本计划3月上旬填料接菌等农活一直拖到4月初才干完,很多菇农都担心菌丝发酵慢,影响木耳出芽出菇速度和菌菇质量。吉林省农业农村厅通过“菜篮子”抗疫备春耕生产运行机制了解这一情况后,立即沟通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帮助广大菇农寻求生产技术指导服务。
“从今年的气候条件看,虽然春耳菌袋接菌发酵比常年晚了半个多月,但及时采用科学的催芽技术,完全可以抢回时间,耽误不了菌丝生长发育,影响不了正常出菇;‘小木耳,大产业’,吉林山好、水好,发展食用菌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大伙儿一定要坚定种菇致富信心,扩大灵芝、桑黄等长白山特色菌种和杏孢菇、双孢菇以及大球盖菇等草腐菌种植,既解决了秸秆、畜禽粪污问题,也能找到一条致富路。”“我相信,我们一定会早日战胜疫情,取得食用菌产业大发展的胜利!”李玉院士的讲述,让在线参加培训的众多菇农心里一下子亮堂起来。
培训班上,李玉院士还视频连线吉林省农业农村厅,会商分析当前全省水稻、玉米等大田作物备春耕生产形势,引导在线培训农民克服因疫情产生的急躁情绪,科学安排备春耕农事活动,东部山区积温低要尽可能选种中早熟品种,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今年全省粮食生产影响。
据悉,自疫情发生以来,吉林省农业农村厅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菜篮子”备春耕生产,专门组建工作专班,建立专项工作运行机制,设立“帮农解忧24小时热线”,深入了解影响当前“菜篮子”备春耕生产的突出矛盾问题,利用腾讯会议、快手直播等平台开办农民夜校培训班,依托吉林省电视台“乡村四季”栏目录播春季蔬菜生产关键技术微视频,通过手机微信组建“双百共建服务群”,农业专家和农民随时随地视频连线答疑解惑,努力实现“一天不耽误、一户不落下、一亩不撂荒”的春耕生产目标。(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阎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