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东给孩子们讲述老瓷器上的红色故事。
安徽省阜南县鹿城镇南关村的老人陈亚东,最近完成了一件“大事”:花费3万多元,将村民服务中心内两间旧平房进行改造,把自己珍藏多年的3000多件红色藏品放进去,成为村里的“红色文化收藏馆”,供村民免费参观。
老人说,用这些年的收藏办村红色文化收藏馆,就是想使村民不出村就能寻找到红色记忆,方便大家从历史学习中汲取精神食粮,让历史文化成为乡风文明的沃土,让村民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珍惜当下生活,增强自信,以更加昂扬的精气神投入到乡村全面振兴的建设中去。
“孩子们,粮票、布票、肉票都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那时钱丢了可以,票丢了可不行……”星期六,红色文化展馆来了一群小学生,陈亚东老人兴致勃勃地向孩子们逐一介绍展品背后的故事。
今年72岁的陈亚东老人出生于阜南县王化镇,初中毕业后参加了工作,曾在乡镇食品公司工作16年。自1983年起,陈亚东在朋友的影响下迷恋上了收藏。他利用每次出差的机会,广泛收集书刊、票证、徽章、邮票等物品,多年积累下来,收藏实物达5万多件。
在满足自己的赏玩之余,陈亚东老人也时常感到遗憾:“这么多好东西窝在家里睡大觉,实在可惜。”于是他便产生了创办红色文化收藏馆的想法,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红色文化,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今年春节期间,老人听说村里有两间闲置平房,面积约60平方米。他找到村“两委”商量,能不能将这两间屋子改造为红色文化收藏馆。随后,在镇政府和村委会的支持下,老人对房屋进行了改造,添置了玻璃柜台,共花费了3万多元。
在陈亚东老人的红色文化收藏馆里,藏品分为报纸书刊、徽章、票证、邮票等多个类别,目前整理展出了3000多件实物。
在报纸藏品中,有刊载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等新闻的《人民日报》;有1945年记录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大众日报》。
书刊藏品有600多册,其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年战绩》《农民画报》《陈独秀》《李大钊》等书刊弥足珍贵。
徽章类藏品展出了80多枚,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各类徽章20多枚。其中时间最早的一枚徽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徽章。
数量最多的藏品是票证,陈亚东老人收藏有3000多枚,目前展出了2000多枚完好票证,包括食用油票、布票、棉花票、糖票、肉票、鸡蛋票、工业品券等16种。
为了收集这些票证,这些年陈亚东老人没少费精力,也没少花积蓄,更没少跑路子。但老人说,只要自己的收藏能让乡亲们得到精神上的滋养、文化上的浸润,就是值得的。(董鹏飞 田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