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太行山下,河北省武安市的乡村道路宛如一条条彩色丝带,绿树成行,野花簇簇,行驶在乡间路上仿佛置身于美景之中,十分惬意。
“乡村振兴,交通先行。”武安市交通运输局局长王旭东介绍,近年来武安把全域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最大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和脱贫攻坚的主要抓手,全力推进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
目前,武安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380公里,其中县道115公里,乡道696公里,村道569公里,2021年被评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市场运作,打造更具活力的“发展之路”
近年来,在农村公路建设推进过程中,武安市积极探索交通建设融资的新方法、新途径,为有效破解资金瓶颈,“走出去”学习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成功经验,开创性对旅游大道和西三环南延项目采用PPP合作模式建设,这是邯郸市首个采用PPP模式融资建设的交通工程,并列入财政部140个“PPP示范工程”之一。融资模式的探索实践解决了“没钱就不能搞道路建设”的难题,实现了政府、社会资本和群众的多赢。
为推动农村公路管养长效化,武安市建立了由市长任总路长、主管副市长任县级路长、各乡镇长任乡级路长、各村主任为村级路长的四级农村公路管理体系,市、乡、村分别设立路长办公室,专门负责农村公路的建、管、养、运和路域环境整治工作。同时,将“四好农村路”主要指标纳入市政府绩效考核目标和对乡镇政府的考核指标,建立了“责任、管理、监督、资金、考核”五位一体管护机制,确保农村道路“级级有人管、路路有人养”的制度。
另外,武安市坚持把文化、资源、符号融入农村公路建设中,着力打造农村公路文化长廊,在农村公路建设中“越高山、穿隧道、进古村、过溪流”。目前,仅西部农村公路沿线就打造了23座风景驿站和绿化节点,塑造了武安独具特色的农村公路文化新标杆。
开拓创新,打造更高质量的“共享之路”
为把农村公路建成“品质之路”,武安市坚持“一支养护队伍、一个办公场所、一笔管养经费、一个运行机制、一套内业台账”的标准,将市、乡两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人员经费、办公经费足额纳入财政预算,确保管理机构正常运转。与此同时,优化配置农村公路路政员、监管员、护路员,爱路护路的乡规民约、村规民约制定率达到100%,保障了“畅、安、舒、美”的管养目标。
同时,科学编制养护计划,对县、乡、村道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养护,实现了从“一条路,两行树”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转变,从“绿化”到“美化”的飞跃。全面用好养护公路的群众,对日常保养保洁等技术含量较低的养护作业,交由沿线农民群众负责,扎实推进农村公路路域环境整治和人居环境街巷硬化工作。
另外,武安市在22个乡镇502个建制村建成800余个电商网点,设置城乡邮政服务营业场所31处,22个乡镇全部通邮,实现502个建制村覆盖率达100%,建制村通客车达100%,市、乡、村三级物流网络覆盖率100%,去年荣获“全国第二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
以路兴产,打造更加多元的“致富之路”
以路兴产,形成了“农村公路+经济转型”、文旅康养、历史文化等业态,建成一批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农民群众有了家门口的“钱袋子”,更多本土产品走向世界,建好农村公路正在成为加快经济转型、加速高质量发展的强有力支撑。
沿线乡村依托全域发达的农村公路网络,将小米、花椒、板栗、柿饼等农产品销往全国,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2020年武安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万余元,同比增长8.2%。借助农村公路网络倾力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民宿集群,创造了一大批就业岗位,2020年底武安市共帮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解决就近就地就业554户1199人,农村公路建设的提质提升,不仅缩短了各地间的距离、密切了联系,更有力地带动了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
当前武安市农村公路建设将全域6家AAAA景区和30多家景点串联成线,形成了“高速连通县域内外、旅游快线直达景区、内部环线串联景点”的旅游路网大格局。仅2021年“五一”假期,全市共接待游客近5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近3亿元,同比增长61.58%和68.7%。
今后,武安市将围绕“沟通晋鲁东出西连,太行山前南通北达”的全市交通节点,精准发力施策,着力补齐短板,继续实施好、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公路提质增效。结合目前农村公路发展现状,计划在“十四五”期间修建农村公路562公里,估算总投资约57亿元,全面建成“外通内联、通村达户、班车到村、货畅其流、人便于行、安全便捷”的农村振兴交通网络。(林呈军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