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农田宜机化改造 更多农民家门口就业

2022-04-11 16:38:48    农民日报

高田如楼梯,平田如棋局。时值四月农忙,树木秧苗尽绿遍山原,水泛白光,田间已是绿意盈盈。在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彭家乡初山农谷种养合作社,农机正在田间作业,土地平整、设施齐全,地块井然有序地呈现在眼前。

广安区地处华蓥山脉,大部分是丘陵地貌,虽起伏不大、坡度较缓,但地面崎岖不平,农田大多不适合机械化作业。“去年冬季,我们根据地形整合了新的土地,调型成可供机械化操作的地块。开春以来,合作社大部分的土地都施下了大量的有机肥,田间土壤的结构改善了,才能使农作物品质得到提高。”初山农谷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小平说。

2017年,返乡大学生王小平、唐雯雯、熊海林创立了初山农谷种养合作社,得到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贷款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示范项目的支持,合作社不断联合广安区彭家乡的农户们,通过整合土地、改造农田,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种养循环的气候智慧型农业,实现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合作社占地500余亩,主要种植果树、蔬菜和养殖禽类、水产。

农作物的茁壮生长,离不开精心的田间管理。一直以来,合作社较为重视对农田的管理,“大约每亩地施10吨有机肥,这样能够保障土壤肥力,提高农田的耕作质量。”王小平说,通过土地流转整合,对农田进行改造,农作物产量提高了,农产品供应有了保障,销售端形成了农超对接的模式,和超市、食堂以及家庭客户对接配送。

流转土地,整合农田,使农民留在村里进行农业建设,为当地农业发展注入活力,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滑滩村村民黄开芳是初山农谷种养合作社的社员,能在家门口工作,她十分高兴,“作为合作社的社员,在这里,我平均每月有1000多元的收入,一年能挣1万元左右。”合作社通过对农田进行宜机化改造,农产品质量大有提升,打造出“生态农场”养殖、种植模式与旅游相结合的模式,实现一体化服务体系,从产到销的产业链发展,促进当地农户就业,增加农户收入,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生态双赢。

自合作社成立以来,项目直接受益者为合作社社员55人,其中,普通农户社员50人,占合作社总社员的90.91%;原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19人,占合作社总社员的34.55%。王小平说:“合作社社员主要通过利润分红和务工等方式直接受益,原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社员还将通过特定分红受益。每个社员平均分红2137元,原来的贫困社员平均分红2653元。”据了解,现在合作社年接待游客可达200万人次,城区配送食堂和超市30余家,家庭客户1000余户,年产值可达2000万元。

王小平说:“下一步,合作社将在完善农田建设的基础上,从生产端吸纳周边的村民加入合作社和其他主体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继续拓展市场,延伸至附近区县,继续稳扎稳打以销定产,带领更多农民的增收致富。”(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见习记者 赵倩倩)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改田整地造良田
下一篇:夯实沃土良田 注重实效长效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