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草原时,牧民接羔忙。眼下,又到了关系牧民一年收成的接羔保育关键期。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广袤的草原牧区、农区,人们建暖棚、盖羊舍、备饲草、打机井……随处可见农牧民们忙碌准备接春羔的身影。呼伦贝尔农垦上库力农牧场有限公司职工群众进入春羔生产的高峰期和关键期,一只只活蹦乱跳的“羊宝宝”的降生,给职工群众一年的生活带来新的希望。
走进上库力农牧场公司第一连(队)职工孟繁勇家温暖的产棚里,羊圈里成群结队的羊羔依偎在母羊身旁,时而吃奶,时而撒着欢儿,羊羔的叫声此起彼伏。孟繁勇告诉记者:“3月初就开始接羔了,我家550只基础母羊,膘情好、产羔率高。现在已经生产400多只,还有不少生产双羔的,等接羔全部完成,预计将迎来600多只羔子。”看着逐渐壮大的羊群,孟繁勇的脸上难掩喜悦的笑容。
去年呼伦贝尔雨水好,草的长势也好,为了确保母畜顺利生产,去年以来,孟繁勇家提早储备了1100余捆牧草,还购买了油菜秸秆和农副产品,备足饲草料,又在羊舍内安装了监控设备,通过手机APP实时察看基础母羊生产情况,提高仔畜成活率。孟繁勇说:“由于逐年改良品种,我家的羊抗病性强,效益也逐年提高,去年养羊收入达24万多元,这些都得益于公司畜牧业技术人员的帮助和指导。”
在职工袁立文家门口的棚舍里,“双胞胎”“三胞胎”的羊羔格外抢眼。“这些新接的羊羔是湖羊和萨福克羊杂交改良的,生长速度快,繁殖率与产肉率高。目前,70余只基础母羊接羔140余只,繁殖率达到200%以上。我家现有90只基础母羊,计划产羔200只左右,在同等条件下,比本地羊羔多卖4万多元。”袁立文高兴地说。
记者了解到,为做好接羔保育工作,呼伦贝尔市各级农牧部门组织技术人员指导农牧民加强生产管理,并提供饲养管理、疫病防治、饲草料配比、仔畜常见病防治等技术服务,多措并举提高羔羊成活率,倾力为全年畜牧业生产奠定良好基础。截至目前,全市大小畜累计产仔92.28万头只,大畜9.72万头,小畜82.56万只,大小畜仔畜平均成活率为99%。今年预计全市牲畜产仔420万头只以上,其中牧区牲畜产仔230万头只左右。(胜利 孙凤军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