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重庆铜梁:

乡村振兴车间成“致富工厂”

2022-04-06 18:14:10    农民日报

每天早上,重庆市铜梁区水口镇天寨村的王华英都会准时乘坐路过家门口的农村客运班车到乡村振兴车间去上班,她已经是做配件包装的一把好手了。

“原来以为自己都快70岁的人了,进厂里上班简直天方夜谭。”虎峰镇翰林村2组的彭长玉,在黄秀华农产品加工车间负责切蒜头、装袋,工作简单,每月能拿到2000多元的工资,还不耽误下午回去给孙子做饭,她觉得很满意。

不只是王华英、彭长玉,在铜梁区,各镇、村结合实际,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组织作用,集体经济组织自建、企业自主创建、集体与企业联合创建,建起49个乡村振兴车间,解决了2000多名农村群众的就近就地就业问题。

日前,记者走进位于铜梁区虎峰镇久远村的重庆鼎茂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淡淡蒜香扑鼻而来,一台台叉车来来回回将码在支架上的一袋袋大蒜转运到货车里,车间里还有几十名工人正在将大蒜进行初加工。黄秀华农产品加工车间正是两年前依托这个公司建起的铜梁首批乡村振兴车间之一,主要从事大蒜加工销售,现年产量已近7000吨。

“现在,车间里的员工中有一半以上是脱贫户。”车间负责人黄秀华告诉记者,车间将带动就业示范奖补全部返还给脱贫户,让他们每月在工资以外还能得到500元的补助。

“我们把乡村振兴车间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就业。”铜梁区人力社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区里积极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在支持贫困人员就业创业、鼓励企业招用贫困人员、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调动了广大脱贫人员参与就业的积极性。

对于无法通过市场途径解决就业的脱贫人员,乡村振兴车间就是吸纳安置的主要方式之一。区人力社保局还针对进入车间的人群开展技能培训,使脱贫人员掌握一技之长,提升其通过市场途径参与就业的能力。

“平均每个乡村振兴车间能够吸纳20至40名农村劳动力就业,基本都是采用计件制工资,人均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最高月收入可达6000元。”铜梁区人力社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继续坚持政府引导,大力宣传车间相关政策,确保有意愿的企业全覆盖知晓。同时,在镇、村公开栏张贴招工信息,组织镇、村、社干部对辖区内剩余劳动力开展全覆盖宣传,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李慧敏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邓俐)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黑龙江兰西县:为粮食生产做好三件事
下一篇:北大荒牡丹江分公司:今年计划种植大豆逾110万亩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