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绣”出三峡移民新生活

2022-03-31 17:21:39    农民日报

“绣”出三峡移民新生活

在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镇许家冲村的“峡江绣女”阿卡手工基地,当地女工正在制作手工刺绣。 

张国荣 摄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镇许家冲村,是长江三峡岸边的移民新村,当地不仅有独具峡江风情的特色民居,还有飞针走线的非遗技艺峡江“牵花绣”。

近年来,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许家冲村村民发展刺绣、民宿等特色民俗产业,乡村游蓬勃发展。尤其是2018年以来,刺绣产品搭上了电商快车,经过专业设计和包装,不断推出新品卖往全国,在疫情防控期间仍能年创收上千万元,村民们靠着勤奋的双手,“绣”出一条新时代三峡移民的小康之路。

 

从十字绣到牵花绣

绣娘找准民俗文化特色

1975年出生的许家冲村2组村民、宜昌绣女工艺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谢蓉,是夷陵区刺绣产业带头人,10年前,她还和很多移民村妇女一样,白天在家做饭带娃,晚上跳跳广场舞。

“日子过得很安逸,可总感觉不太充实,总想着做点什么事情。”谢蓉回忆说,当时十字绣正风靡全国,听说做手工刺绣,拿到三峡景区卖,一幅大的作品能卖出上千元。2012年,在夷陵区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作为村广场舞的领队,谢蓉申请到专项支持妇女创业的小额担保贷款,便组织一起跳广场舞的姐妹们成立了手工合作社。

把手工刺绣做成产业并不容易,创业之初,市场接受程度并不太好。“可能是特色不够。”谢蓉后来分析,十字绣属西方舶来品,技术含量不高,作为旅游纪念品的文化底蕴不足。她开始尝试转型,在产品中融入三峡元素,有了些销量,但总体上仍然卖得不好。

创业艰难,九苦一甜,擦干眼泪继续干是常态。谢蓉不停改进思路,想到了童年时,村里奶奶绣的那些漂亮的手工绣画,用的正是本地传统绣艺“牵花绣”——属楚绣的一个分支,是一个很小众的绣法。于是,她拜当地牵花绣娘付承香为师,学习传承“牵花绣”技艺。并把绣画换成实用性更强的鞋垫、手绢、围巾、抱枕等生活用品、装饰品,香囊、抱枕里的填充物也先后换过茶叶、艾叶等。

宜昌是屈原故里,端午艾草文化深入人心,经过一次次尝试,谢蓉发现将实用性、端午艾叶、三峡特色结合的刺绣商品最受游客欢迎。销售有了起色后,她顺势成立公司,在村里率先开起了“三峡·艾”主题民宿,凭借“手绣+艾草”的生态特色文化理念,开发出一系列“牵花绣”挂画、工艺枕、车载挂件等手工工艺品,注册了“峡江绣女”等三峡特色商标。

“这么好的刺绣工艺,应该让更多人知晓。”谢蓉及时把当地仅有的几位“老绣娘”请到合作社,开起了传承培训班,申请了“牵花绣”企业标准,免费教许家冲村和周边农村妇女学习“牵花绣”技艺,牵头为“牵花绣”项目申遗,现已入选夷陵区、宜昌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谢蓉在非遗进校园时对孩子们表示,现在传承“牵花绣”已不用再像“老绣娘”那样辛苦制衣,但希望下一代也能了解运用刺绣文化,融合现代技艺,让生活多一些美的感受。

 

从线下到电商销售

抱团取暖带动妇女增收

依托宜昌三峡旅游区位优势,再加上文化传承,作坊式“基地+绣娘”生产,2018年,谢蓉负责的刺绣企业及民宿经营额已有200万元,主销渠道在线下。

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来到许家冲村,了解这个移民村的变迁和发展特色产业等情况。当时,谢蓉作为移民创业带头人,向总书记汇报了自己的创业经历和发展成果。

“总书记的关怀,是对我们这些姐妹莫大的鼓舞,也是我们奋斗的动力。”谢蓉说,党和国家的政策这么好,我们移民也一定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把生活越过越红火。

近年来,谢蓉先后当选为宜昌市党代表、湖北省人大代表、中国妇女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等,更多的身份代表了更多的责任。为了拓展刺绣产品销路,带动更多农村妇女致富,她还经常到全国各地参加展会,想方设法寻找更多机会。

2018年,在一次博览会上,她结识了北京一家电商运营公司的负责人。“相比较苏绣等丝线名绣,‘牵花绣’以棉线、棉布为主,更接近生活和地气,乡土味更浓一些。”谢蓉向对方介绍了产品特色。

经过洽谈,电商公司到夷陵区考察交通、物流等情况后,双方开始确定合作。由电商公司出创意、设计、运营团队,在夷陵区建生产车间、客服基地,并在几家天猫旗舰店销售。2019年,刺绣商品综合销售额逼近2000万元。“快翻了10倍,当时震惊了,没想到互联网力量这么大,我们的产品这么受欢迎,这个成绩以前想都不敢想。”谢蓉说。

这两年,尽管受到疫情冲击,线下旅游业、手工业不太景气,但来自夷陵区的刺绣商品销售额仍达到了每年千万元级别,算是成功转型,挺过了艰难时刻。

“如今,线上营收已成为产品主销渠道,占比超九成,差不多每周都有新品要上,多劳多得,多的时候日发上千单,一般日发500至800单左右。”谢蓉向记者介绍,相比线下对游客的民俗文化体验销售,电商销售面对的顾客群体更广,产品更新更快,对研发投入要求更高。而她在农村创业,很难招揽聚集高端创意运营人才,单打独斗不如优势互补抱团取暖,电商公司同样也需要稳定有特色的产品供货渠道,合作后就会形成“1+1>2”的局面。

有了销量支撑,刺绣小作坊升级为生产大车间,扩充了产能,除了固定按月发工资的30多名绣娘和客服,还让库区移民村数百名留守妇女灵活就业。她们利用劳作空闲,按标准订单免费领取原材料,可到车间也可带回家做手工活,按天或按件结算收入。“有的绣娘在车间工作时,还能把娃带在身边,边做刺绣边辅导孩子作业,看着这个温馨的画面,更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谢蓉说。(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乐明凯)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踏青赏花正当时
下一篇:种枇杷卖风景值得借鉴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