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连点串线,风景这边独好

——福建省永安市贡川镇打造乡村振兴精品示范线侧记

2022-03-10 15:11:58    三明日报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

穿行在集凤村的老街古巷,立面改造、古巷修复、道路施工各项工程马不停蹄;站在延爽村古城墙边放眼望去,迎宾广场及延爽城门楼建设现场热火朝天;走进龙大村,正在加快推进的大贝口库湾康养项目,吸引了越来越多周边市民前来观光休闲……

 

贡川古巷

 

连点串线,打造乡村振兴精品示范线。今年来,永安市贡川镇按照统一部署,把集凤村——延爽村——龙大村作为永安“桃园古韵、文旅休闲”乡村振兴精品线路重要节点,坚持“点、线、面”协调推进,着力提升线路环境颜值,夯实产业基础,培育文明乡风,把点上“盆景”串成一道道乡村振兴的亮丽风景线。一幅生态美、产业强、村民富的宜居宜业新画卷正在贡川大地上徐徐展开。

提升环境颜值 挖掘乡村独特魅力

打造乡村振兴精品示范线路,贡川镇如何破题?

“我们紧紧围绕推进园区、镇区、景区融合发展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做足贡川区位、产业、文化、生态等特色优势,通过打造承载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精品示范线路,以点带面推动乡村振兴再出发。”贡川镇党委书记张如盛说。

目标清,方向明,环境整治是基础。千年古镇,一砖一瓦都刻着历史痕迹,开展环境整治必须慎之又慎。

贡川镇坚持规划先行,先后完成《贡川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规划(2019—2035年)》《贡川古镇建筑风貌专项规划》《贡川古镇旅游总体规划》及景观节点设计等规划编制方案,集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生态环境保护于一体,科学推进古镇保护、开发、利用。

沿着泉三高速贡川出口拐进贡川镇,路口正对面,几台挖掘机正在平整路面,工人们忙着进行基础施工。下个月,这里将成为古镇的门面——迎宾广场所在地。

“广场占地面积6200平方米,设计了凸显贡川文化特色的标识,有100个停车位。”贡川镇宣传委员上官昌启介绍。

毗邻迎宾广场的是正在修复的延爽城门楼。作为古镇现有5个城门之一,延爽城门上要架设迎宾阁,烘托古镇入口气势,让游客感受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迎宾广场和延爽城门楼工程,只是集凤村——延爽村——龙大村精品示范线环境整治的一个序曲。

在古镇片区,立面改造、古巷修复、道路施工、遗址保护、景观提升等全面铺开,建设现场如火如荼:

——外立面改造,分二期进行,统一为白墙仿古装饰,对四桥路、龙凤路、延城路和正顺巷、巫峡头等路段建筑进行改造,面积4万多平方米;

——古巷修复,对进士巷、金狮巷、禾鳝巷等古巷进行改造,路面铺设青砖、条石,雨污水及管网下地,废弃附属房、空地改造为游客休憩点,恢复古巷原有历史风貌;

——旅游道路提升,对延城路、龙凤路、四桥路等路面进行提升,铺设石板路面,配套建设雨污水、消防、燃气、强弱电等项目。同时道路绿化、景观提升等同步推进;

……

眼下,正顺庙及纹山书院广场建设、新城门及码头修复、机垣杨公祠改造等一批项目也在不断提速,一轮新的美丽蝶变正在千年古镇悄然发生。

作为精品示范线的一个重要节点,龙大村加快推进大贝口库湾康养项目,村里通过“以奖代补”“投工投劳”等机制,引导村民参与村庄环境整治。

站在村口放眼望去,南山步道环绕大贝口库湾依山而建,几位村民正在安装步道护栏。

“步道是康养项目建设组成部分,全长1.3公里,通过村民投工投劳,造价节省了一半。”龙大村村委会副主任李庆勇说,目前森林步道、怡老乐园、休闲亭等工程都按序时推进,预计下个月可以完工。

坚持“原生态、低成本、有特色”,项目建设大提速,精品示范线环境整治大提升。据统计,贡川镇“集凤村——延爽村——龙大村”精品示范线共谋划项目23个,总投资6000多万元。

夯实产业基础 增强乡村发展后劲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

3月2日下午,在修缮一新的机垣杨公祠内,来自厦门的陈女士拿着手机,站在不同角度边看边拍照。

“我负责公司展陈业务,这里雕梁画栋、古色古香,非常让人震撼。”陈女士说,如果借助声光电等技术手段复原历史场景,可以吸引更多游客。

陈女士所说的历史场景还原,与贡川镇在进行环境整治提升时,着力再现古镇古朴韵味,挖掘历史文化内涵的做法不谋而合。

“我们把古镇环境整治与打造旅游小镇相结合,策划具有贡川韵味的精品旅游路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丰富业态,集聚人气,不断提升贡川旅游辨识度、知名度。”张如盛说。

走进悠长的进士巷,青石板、鹅卵石,墙砖上的青苔、石缝里的小花、悬挂的红灯笼,让游客仿佛游走在时光的长河里。

连点成线,串珠成链。古城墙、会清桥、笋帮公栈、机垣杨公祠、姜氏宗祠、严九岳故居、张若谷故居、临水宫、古井……一颗颗散落在古镇上的明珠,浸润着独特的红色文化、耕读文化、龙舟文化、孝廉文化,成为古镇旅游线上的网红“打卡点”。

固态保护与活态传承有机结合。古镇区4个村成立了迎铁枝、龙舟队、山歌队等10余支民俗队伍,举办三月三、端午龙舟文化等传统民俗活动,集旅游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为古镇旅游注入新活力。

目前,有40户古镇居民签订了沿街商铺租赁合同,姜氏祖宅、刘氏宗祠、集凤村仓库已达成租用协议,水东片区步道“夜市一条街”项目正加快推进。

贡川既是一座千年古镇,也是正在茁壮成长的新兴产业“烯”望之城。镇里围绕石墨和石墨烯产业、物流产业、古镇业态,扎实开展“大招商招好商”行动,加快产城融合,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作为一座皇帝赐名的古镇,贡川有贡席、贡鸡、贡笋、贡菜等“贡”字特色品牌。农旅融合,是贡川镇培育的又一特色产业。

龙大村村民刘飘香承包了大贝口库湾经营权,现在每天都有10多人来这里垂钓,每根鱼竿收20元,每天都有一笔固定收入。

30多年前,刘飘香率先在村口205国道旁建房,经营餐馆和货车加水、补胎业务。后来餐馆关门,承包库湾,最高峰时有100多人来垂钓。

“现在村里正在做康养项目,环境好了,来玩的、来钓鱼的人就会多起来,有人就可以带动产业发展。”刘飘香对村庄未来发展信心满满。

培育文明乡风 打造村美人和家园

特色产业支撑乡村发展,创新治理方式培育文明乡风。

活动聚民心。贡川镇深入挖掘红色故事,依托“三月三”民俗活动展示、端午龙舟文化艺术活动等载体,在中小学和幼儿园开设古琴、龙船调、吹打乐等本土非遗课程,引导村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振兴凝聚乡村振兴向上向善力量。

抓党建,转民风,促和谐。贡川镇依托党建带群建,开展“村(居)民夜谈会”,通过院落开小会、群众“抛点子”,村里开大会、一起“定方子”,将群众集中反映的各类问题,及时整理研究,统筹协调解决。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贡川镇以支部为单位,划分古镇保护网格,建立党员“1+N”联户制度,在乡村治理、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等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作为党员,我们要发挥带头作用,还要帮助做村民思想工作。”集凤村村民廖法光1978年入党,在古镇外立面改造时,发挥了一名党员应有作用。

机制添活力。推广“积分制”乡村治理模式,是贡川镇培育文明乡风的品牌。

走进龙大村,一排简约的小洋楼房转角处,一个造型别致的“多肉植物无人超市”让人眼前一亮。

这里原是一个卫生死角,村里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后,返乡大学生余明珺和父亲设计了这个无人超市。

改变,源于村里开展的“积分制”治理模式。早前,村里卫生环境杂乱,镇里开展“镇争位、村争旗、户争牌、人争星”乡村振兴“四争”行动后,龙大村尝试运用“积分制”管理模式,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每月一评、每季一综合、每年一总评,营造比学赶超良好氛围。

公平公正至关重要。龙大村制定了“积分制”管理办法,成立“一委员三队伍”,并通过“积分制”微信平台全程公开评比信息,最大限度避免评比“人情分”。

在村部“我爱我家”积分超市,村民可以用积分定期兑换日常生活用品;“四争”先进家庭和得分高的村民,村里以身披绶带留影、光荣上墙方式进行表彰……“积分制”管理得到村民积极响应。

“自从村里推行‘积分制’以后,我们家前庭后院都打扫得特别干净,参加村里志愿活动也可以得积分,我们都愿意干。”曾获得100分、位于积分榜首的姜兰英说。

小积分撬动大治理。眼下,村民们凑在一起,聊得最多的是谁家的卫生做得好,谁家的庭院打理得最好,谁家的积分多。龙大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干群关系更加和谐,乡风民风明显好转。

树起一个点,带动一大片。目前,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管理办法已在全镇铺开。

踏着春天的脚步,千年古镇贡川开新局、展新颜,风景愈发靓丽。(三明日报永安记者站 魏兴谷 王 燕 文/图)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崇仁县六家桥乡:“农闲”变“农忙”初春结硕果
下一篇: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三餐”模式提升农技人员能力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