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新平县戛洒镇南蚌村的花农正在采收百合。 曲鸣飞 摄
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
早春二月,云南处处盛开的鲜花,绽放出又一季的岁月轮回。
在云南人眼里,昆明圆通山的樱花、植物园的茶花、西山的玉兰、罗平的油菜花,还有散落郊野各处的桃花……各有各的精气神,是一方水土里最明媚动人的自然呈现。著名散文家李广田先生在散文《花潮》中留下了“春光似海,盛世如花”的名句,说的就是“圆通花潮”。
有的电商平台早已打起了“花”的心思,对于那些“身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消费者,只要拿起手机下上一单,就能在乍暖还寒时把云南的春天“搬”回家了。
从昆明出发向西南行进200余公里,来到以“褚橙”闻名的玉溪市新平县戛洒镇。2月,背靠巍峨的哀牢山,面向蜿蜒的戛洒江,戛洒镇南蚌村已全然未见初春时的萧索,早已绿意盎然。25岁的昆明小伙赵俊宇和他的父母正在百合花地里忙活。
“虽然离昆明远些,但这里气温高、没有霜,冬天能种出很好的百合。”有了20年的经验积累,赵俊宇的父亲早就找到了适合冬夏两季种植百合的“密码”。所以几年前,父子俩来到离昆明两百多多公里的戛洒镇,租地开始了百合种植。
和父亲“折腾”几年,20多岁的赵俊宇早已是“阅尽花事”的“老把式”了,什么时候种、什么时候采,哪里能卖个好价钱,他都了然于胸。
安徽“80后”残疾青年杨道林是位有想法的鲜花电商。一次偶然的机会到云南旅游,他觉得当地鲜花生产成本与内地市场价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蕴含着广阔的商机,于是便重拾之前做3C数码的电商经验,在主打生鲜、农产品的平台拼多多上开起了店铺。
杨道林的堂兄杨道云负责采购和发货,跑遍了当地大大小小的鲜花种植基地,挑品种、挑质量,赵俊宇就在这个过程中成了他的长期“供货商”。父子俩前前后后种植了20多年的百合,终于从云南的偏僻村落走进了全国市场。
杨道云说,百合、玫瑰、向日葵、康乃馨、雏菊、洋桔梗等是最受消费者喜爱的品种,他的店铺在2021年共销售鲜花230万单,销售额达到数千万元。后来,兄弟俩干脆在云南多地建起了自己的鲜花种植基地,并与当地花农签订种植、采购和销售协议。目前,已有330多户云南花农同他们结为了“致富共同体”。
业内有云,中国每10枝鲜花里就有7枝来自云南。由于气候、土壤等天然优势,云南鲜花质量稳定,特别适合日常消费。现在云南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地,鲜切花生产面积、产量均位居全球第一。
一些农产品电商的产地直发模式,既联通了产地和市场,又能最大程度保鲜,因此与云南鲜花结缘颇深。2020年3月,拼多多就联合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开通“鲜花专列”,将花农们赠送给武汉抗疫医护人员的鲜花成功送到,被多家媒体点赞。
目前,一条“花田直连家庭购物车”的“产销对接”高速通道悄然成行,电商平台带来的稳定订单可以优化鲜花种植的供应链、助农增收,同时也减少了中间环节,让广大消费者享受到并不昂贵的花香。(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韩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