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吉林省政府了解到,为深入推进粮食节约减损健康消费提升行动,从今年开始,吉林将全面调动资源,大力推动“地趴粮”问题根本解决。力争2022年底,西部“地趴粮”问题突出的14个重点县(市、区)“地趴粮”减少70%,其他县(市、区)基本消除“地趴粮”,到2023年底,西部14个重点县(市、区)“地趴粮”再减少20%,到2024年底,全省基本消除“地趴粮”。
据了解,“地趴粮”是一种粗放的粮食储存方式,即将收获的粮食露天放置、晾晒,容易造成损失。截至2021年底,吉林省已完成10个示范乡镇、100个示范村、1000个示范户创建工作。
按照吉林省委、省政府关于从根本上解决“地趴粮”问题的部署要求,从六方面推进消除“地趴粮”工作。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全力推进庭院立体储粮;二是拓展存储空间,建设乡村集中储粮点。结合乡村安全储粮示范建设,利用村集体建设用地、低效用地等,集中搭建立体储粮设施,变“分散储粮”为“集中储粮”,有效解决庭院无处存放、个人投入大、劳动力不足等问题;三是强化农企对接,推广“粮食银行”模式。鼓励和支持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粮食加工、收储企业合作,大力开展订单种植和产销衔接,减少中间环节;四是全面启动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主动为农民提供代清理、代烘干、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服务。充分利用闲置仓储资源,发挥现有粮食收储企业点多面广、仓储设施完好、机械设备齐全、人员专业等优势,积极参与粮食产后服务;五是坚持典型示范,带动乡村安全储粮;六是强化宣传引导,营造爱粮节粮浓厚氛围。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阎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