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文登花饽饽”蒸出好日子

2022-02-07 17:24:18    农民日报

“文登花饽饽”蒸出好日子

在金玉福合作社花饽饽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在制作枣饽饽。 杨正 摄

 

近日,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金玉福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工人们加班加点生产,车间里热气腾腾、麦香氤氲。“花饽饽出锅开口‘笑’!”侯家镇崔家村村民侯年英笑盈盈地把刚出锅的花饽饽摆到晾架上。

“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传统年俗。在山东威海,春节蒸花饽饽已传承了300多年。2009年,这一习俗被列入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花饽饽出锅,年味儿浓了,人们祈愿着好日子“蒸蒸日上”:鱼寓意年年有余,元宝代表财源滚滚,葫芦寄托吉祥如意……侯年英指着晾架上各种造型的花饽饽介绍:“2022年虎头造型的花饽饽很受欢迎,一来是虎年,二来在传统习俗中,虎头花饽饽是专门给孩子做的,融入长辈对孩子健康成长、虎虎生威的祝愿。”

晾置车间旁边,30多位农村妇女正在工位上忙碌着,和面、压面、造型、饧发……各司其职,又分工合作,手工做出来的饽饽如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眼和手都得有数儿!”正在制作大枣饽饽的村民崔敏说,她们上岗前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制作方法都有标准,比如大枣饽饽的三瓣之间要距离对等、长短一致,这样蒸出来的大枣饽饽才“笑得标致”。

金玉福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是崔家村100多户村民通过入股方式成立的。自2021年营业以来,花饽饽生产就“连轴转”。近几个月,平均每天网上的订单量有500多箱,最多一天发单1000多箱,主要销往青岛、济南以及北京、上海等城市。崔家村党支部书记崔喜良说,2021年,合作销售收入150多万元。社员年底有分红,村里的妇女们在车间上班还能领工资,一人一天能挣100多块钱。

如今,花饽饽生产已在文登“遍地开花”。据了解,全区文登花饽饽生产户有200多家,年产值3亿多元,带动了1.2万名农村妇女从事生产花饽饽生产。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富民产业,文登花饽饽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2021年,文登将发展花饽饽产业列入“十四五”发展规划,专门成立产业推进小组,出台扶持政策。同年11月底,文登区制定实施了《关于推进花饽饽产业发展的扶持意见》,这是全国首个专为花饽饽产业“定制”的扶持政策,扶持资金总额达到600万元。企业进行设备改造、专利研发等可获得相应补贴;建设花饽饽文化馆、参加全国性展览会能获得奖励。

激励作用正在显现。威海金长林食品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6000多平方米的10万级无菌车间,就坐落在文登花饽饽孵化产业园内。在产业园成立之前,这里曾是一片闲置多年的厂房。如今,已有两家花饽饽企业入驻。产业园里建起了花饽饽共享实验室,为园区及周边的20余家花饽饽企业提供公共检测服务。区里还制定了花饽饽加工企业名录、原料供应企业名录,开展常态化质量抽检,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文登花饽饽“笑”了,侯年英们的生活也像这饽饽一样,热气腾腾,透着甜美。

王海政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房宁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让乡村实现新能源汽车“充电自由”
下一篇:沧源佤寨幸福“三变”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