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为了开拓事业“新蓝海”,越来越多台商到这里落地

柴逸扉    2022-12-19 08:51:30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日月谈工作室

“广西作为大陆与台湾进行经贸文化交流合作的先行省份之一,具有独特的区位、平台、政策、资源等发展优势,是一个有未来、有预期和有后发优势的好地方。”日前在会见参加桂台经贸文化交流活动的台湾嘉宾时,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宁表示,广西愿携手台湾同胞,全面深化拓展桂台经贸文化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

RCEP和桂台产业交流对接会暨第十八届桂台经贸文化合作论坛日前在广西南宁开幕。桂台双方围绕“共享RCEP新机遇 同促桂台合作新发展”主题,共商合作,共谋发展。本届论坛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两地合作结硕果

农业种植业、食品加工制造业、文旅观光业、电子科技业……本届论坛上,桂台嘉宾共签约投资项目10个,签约金额68.7亿元人民币,涉及多个领域。其中,广西东盟海陆铁互市落地加工产业园项目签约金额达50亿元人民币,是本届论坛签约金额最高的项目。该项目由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与台资企业广西苾荃胜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将利用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制度创新,将海上边民互市商品落地加工延伸至广西首府南宁,实现边民互市从“通道经济”向“口岸经济”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蓝天立在论坛开幕式上说,希望桂台双方进一步加强产业合作,深化在电子信息、数字经济、智能制造、交通物流、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务实合作,促进桂台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

台湾商业总会理事长许舒博视频致辞表示,期盼能率团赴广西,与工商企业界进行深度交流,开展精准产业对接,为桂台经贸合作带来新气象。

多年来,桂台经贸合作不断深化。广西累计注册台资企业2100多家、投资120亿美元,形成电子、汽配、旅游、食品加工、建材、现代特色农业6个产业集群,台资连续多年成为广西使用境外资金主要来源之一。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0月,在广西新设台资企业达56家,合同台资额34.8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额265万美元。10年来,桂台贸易额从3.52亿美元增至31.5亿美元;台胞来桂逾860万人次。

 

广西是面向东盟的前沿和窗口。图为近日广西梧州中外运仓码有限公司集装箱码头,车辆、船只往返穿梭,装卸作业一片繁忙。何华文摄(人民视觉)

 

RCEP创机遇

今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与会代表认为,桂台两地可充分利用广西面向RCEP国家开放合作前沿窗口和“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的独特区位,结合台湾的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与广西的资源、环境、市场、人力等优势,深入开展各领域交流合作,为务实推动两地经济、人文融合发展开创新局面、创造新机遇。

“RCEP生效近一年来,很多台资企业在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积极参与相关项目,获得了蓬勃发展和可观收益。”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会长李政宏表示,台商可以立足广西、面向东盟,开拓事业发展“新蓝海”。随着RCEP生效实施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建设启动,广西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优势更加凸显,将为台企台商台胞在桂投资兴业提供更多机遇。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介绍,今年1月至10月,广西与RCEP成员国进出口额2398.8亿元,占广西外贸总额的46.8%。东盟为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当前,广西正全力建设高质量实施RCEP示范项目集聚区,充分利用其面向东盟的各类跨境合作园区优势,积极引进台湾农业、电子、食品加工等领域企业参与广西沿边开放开发,用好区位和平台等优势,开拓东盟市场。

融合发展赢未来

“本届桂台经贸文化合作论坛把区域发展动能和两岸经贸合作联系在一起,相信将为两岸交流注入新的活水,也将更加密切桂台交流合作。” 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在视频致辞中表示,桂台两地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情感联系,值得珍视和深化。两岸应多举办类似交流对话活动,化解歧见,增进理解,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国台办副主任龙明彪在致辞中提出,面向未来,两岸双方应深化交流交融,携手奋进复兴新征程。希望广大台胞把握历史大势,秉持民族大义,与大陆同胞携手并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两岸中国人都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团结奋斗。

“全国台企联将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以实际行动助推桂台产业的深度对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让两岸同胞携手共享大陆高质量发展新红利,共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李政宏说。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黄桃罐头的神秘力量,从何而来?|睡前聊一会儿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共同讲好共建“一带一路”故事

共同讲好共建“一带一路”故事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