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货架上,黄桃罐头被一扫而空;社交平台上,来自东北的网友纷纷晒出自己的囤货,回忆小时候感冒发烧必吃黄桃罐头的故事……近段时间以来,在线上空间和线下生活,黄桃罐头突然成为“香饽饽”。在东北的冬天,黄桃罐头是必备。东北人民究竟为何对黄桃罐头情有独钟?
黄桃罐头销往全国,却独独在东北地区被赋予特殊意义,这是地理、人文双重因素作用的结果。东北地区气温普遍偏低,应季蔬菜水果相对缺乏,但黄桃果树的适应能力很强,在东北也适宜种植。而大连深厚的罐头产业基础,补足了黄桃皮薄肉软、对低温敏感、不易储藏和运输等短板。且相比其他水果做成水果罐头后颜色、味道易发生变化,黄桃在制作成水果罐头后,色泽更鲜亮,口味更好。于是乎,黄桃罐头在东北扎下根来,并逐渐打开了市场。
不过,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水果罐头还是一种“奢侈品”。有报道显示,当时一瓶水果罐头就要卖到七八毛钱,而一斤猪肉只卖五毛钱到一块。这样稀罕的食物,自然成为走亲访友、接待客人时的佳品,但对于馋嘴的孩子们来说,平时想要吃上并不容易。而生病,就成为这个来之不易的解馋时刻。“每当生病头晕脑热,家里的大人都会买来一瓶”“病房里探病的人来来往往的,基本上人人手里都拎着黄桃罐头”……从网友们晒出的故事中不难看出,黄桃罐头成为一些人眼中治病的“良药”,与个人的成长经历和心理因素密不可分。而桃与“逃”谐音,也寄托着人们身体抱恙时“逃过一劫”的美好愿望。
看到人们高涨的囤货热情,有专家和厂商及时澄清,黄桃罐头没有治疗作用。其实,网友们并非不明白这一事实,有网友坦言“黄桃罐头当然不是药,我们又不傻”。随着时间的推移,馋嘴的小孩逐渐长大,黄桃罐头身上附加的“神奇疗效”光环逐渐褪去,但童年时被人关心照顾的温暖和逢凶化吉的心情却在经年累月中沉淀下来,寄托在一个小小的罐头之上。就此而言,黄桃罐头虽不是能做到“桃到病除”的“万能灵药”,不能治病,但仍可给一些人心灵的疗愈。抢购热潮中,一句“黄桃罐头会保佑每一个东北孩子”,既是调侃,也是面对困难时阳光乐观心态的表现。
冬天的东北,室内暖气干热,冰凉甜蜜的黄桃罐头,自然让人食指大动。但倘若是在南方的冬天,光是冰冷的玻璃罐,就足以劝退肚子里的馋虫。因此,在此番走红之前,黄桃罐头在其他地区并没能像在东北一样成为宠儿。再加上物流的快速发展,让各个地区的人们都有更丰富新鲜的水果可以选择,而罐头本身高甜度等特点,也与当下的健康饮食观念不太相符。种种因素作用下,如今即便是在东北地区,包括黄桃罐头在内的水果罐头,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早已不如以前。数据显示,2022年1月—6月,全国规模以上罐头食品制造企业产量332.5万吨,同比下降8.7%。尽管眼下回忆浪潮带动销量短期上涨,但对于罐头行业来说,能否及时创新工艺,更好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才是破局的关键所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孕育了一方饮食文化。在东北生病吃黄桃罐头成为一件带有“仪式感”的事情,广州人的生活里总有一杯凉茶,山东人的记忆里少不了钙奶饼干……不同地区的人们有着不同的“安胃餐”,不仅能带来口腹享受,更能带来美好的回忆和心理上的愉悦。也有人从科学层面破解“黄桃治病”的“玄学”,认为甜食可以增加体内的血清素,从而起到舒缓压力、改善情绪的效果。其实,不论是因为科学还是玄学,是因为糖分的加持还是童年的滤镜,能给食用者带来幸福感而不伤害身体的食物,何不大快朵颐呢?
这正是:劝君再来一罐头,立时振作解烦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