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心理咨询火了,不少人依靠心理咨询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健康。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经营范围含心理咨询的企业已超16万家。然而,你也许不知道,坐在你对面为你解答人生困惑的心理咨询师,有可能是“速成”的。调查发现,有的培训机构只要求学员播放100多个小时的培训视频,就发放结业证书;有的培训机构将培训合格证“包装”成“从业资格证”,声称考了就能“持证上岗”……并不规范的心理咨询培训市场,导致咨询师水平良莠不齐。心理咨询行业如何实现良性发展?
有人说:“心理咨询如同登山,咨询师是向导,把握节奏、排除危险,帮助来访者爬到山顶。”可以说,心理咨询是具有高度专业性的工作。在我国,专业的心理咨询人才在读期间会学习数十门心理学专业课程,开展几百小时的临床治疗或咨询实践,还要在毕业后接受至少1年规律的督导训练。在理想的心理咨询中,咨询师可以提供安全、私密的物理空间,表现出真诚的尊重和共情,并与来访者建立深度的信任。在心理咨询后,来访者郁积的烦恼得到排解,受伤的心灵得到抚慰,心理健康状况往往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但在现实中,培训市场不规范,线上咨询平台监管不力等因素,造成社会上的心理咨询师群体鱼龙混杂。有的咨询师缺乏专业能力,只能做到“顺着客户说”;有的咨询师不具备相关学历、专业背景,却在网络平台上接单“执业”,还任意添加“导师”等头衔;还有的打着心理咨询的幌子,实则混杂着星象、占卜、“励志课程”等无关内容……种种乱象,让有心理咨询需求的消费者感到困惑与无助,也阻碍心理咨询行业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治理心理咨询行业乱象的组合拳不断打出。从精神卫生法开始施行,为心理健康的促进与精神障碍的预防提供法律依据;到为防止“心理咨询师”资格被滥用,人社部取消由政府主导的统一资格考试;再到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设立,为行业标准、人才培养和同业监督提供机构保证……一系列监管与规范不断完善,助推精神卫生行业有序发展。
也要看到,我国心理健康事业起步较晚,心理咨询行业发展成熟度较低,需要持续出台有针对性的措施,助力行业良性发展。具体说来,针对心理咨询培训市场准入“门槛低”现象,须尽快出台统一的心理咨询行业标准和服务规范,并加强培训质量监管把控,让有需求的咨询者有所参照。针对一些心理咨询机构涉嫌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等违法行为,监管部门要坚决依法打击,情节严重的应取消培训资格。针对一些心理咨询师能力不足、资质不达标的问题,网络平台应切实履行审核义务,及时回应、妥善解决消费者投诉。针对心理咨询师人才缺口问题,应建立健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既重视心理咨询师培养,也重视督导师培养,等等。
还要看到,“速成”心理咨询师大量出现的背后,是人们快速增长的心理健康需求和公众心理健康意识的显著提升。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持续上升的工作压力等,都可能让人们的心理健康面临更多挑战。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的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患有不同程度精神或心理障碍需要专业人员干预的人数估计达到1.9亿人。另一方面,面对自己内心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很多人不再认为“心里不舒服忍忍就过去了”,而是希望能从专业的心理咨询中得到帮助。观察情绪反应、表达自我感受、分享人生故事,人们在心理咨询中直面生活的复杂,探求人生的目的,发掘自身的可能,建立更加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也提出要“健全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加强“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干预”。与此同时,从线下到线上,从双人对谈到万人直播,借助数字技术,心理咨询服务供给也在不断呈现新形式、新业态。有庞大市场需求、有政策引导鼓励、有科技手段加持,心理咨询呈现出广阔发展前景,必将在解决个体心理问题、呵护大众心理健康上发挥更大作用。
这正是:
专业培训道路长,
速成导师帮倒忙。
统一标准育人才,
咨助方能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