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大江东|主动种“苗”,保护脆弱人群!筑起战胜疫情关键屏障

姜泓冰    2022-12-06 14:43:56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12月5日傍晚,上海发布“我市继续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的公告。

公告说,自12月6日零时起,除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医疗机构、学校(含托幼机构)以及密闭娱乐场所(包括KTV、棋牌室、密室剧本杀、网吧)、餐饮服务(含酒吧)场所等有特殊防疫要求的场所外,上海其余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同时,保留全市常态化核酸检测采样点,继续提供免费检测服务,对7天内无核酸检测记录的不再赋黄码。

前一天,上海发布“我市优化调整疫情防控相关措施”,宣布从12月5日零时起,乘坐市内交通工具、进出公园景区等室外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两则公告寥寥百来字,许多市民纷纷转发,热望热议。

走小步,不停步,上海不断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同时,更多市民认识到要“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其中最重要的措施,是为健康去接种疫苗,共同努力提高整个城市的疫苗接种率。

然而,还有一些人对疫苗有种种疑虑。大江东工作室综合梳理近日各方专家意见,盘一盘重点人群接种疫苗的必要性、重要性与安全性,希望为更多人解疑释惑。

重要!下阶段关键在于保护重点人群、脆弱人群

“走出疫情的关键,在于对脆弱人群的保护,建立免疫屏障。未来对新冠病毒流行的控制,可能不在于核酸清零,而是将病毒的致病率降到非常低的水平。”12月3日,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教授张文宏在中华医学会2022年医学病毒学大会上说。

12月1日,华山医院感染病学科团队公布联合多个合作单位开展的系列疫苗研究成果:“普遍的疫苗接种与加强针接种,加上及时有效的重症患者救治,将是我们下阶段的工作重点与挑战。”

“即便新冠病毒毒力减弱,在短期内还会对脆弱人群造成损害。全球所有走出疫情的国家,在老龄化人群的保护方面都达成了共识,高龄与有基础疾病者需要注射疫苗以应对可能的流行。”这个结论值得一读再读。

12月4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市疾控中心相关专家回应“老年人平时接触的人不算多,是否没必要接种?”时表示,老年人虽然活动范围相比年轻人较为局限,但也会通过家里的小辈、周围接触的人感染到病毒。近期国内疫情中出现了不少老年病例。而老年人感染后,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风险远高于年轻人和儿童。在全球范围,新冠重症和死亡比例有所不同,但共同特征是,没有接种疫苗的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人群,重症和死亡比例较高。

同一天,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胡必杰在一次医疗行业医院感控培训活动中提醒,上海市有85岁以上老人45.8万,当前应加强对新冠脆弱人群的识别与防护,如养老院、康复机构的老年人,以及血透、肿瘤等免疫能力低下的患者群体。

如何跑赢奥密克戎的传播,防止医疗救治压力过大,当务之急是扩大接种疫苗人群比重,强化重点人群、脆弱人群接种。普通百姓如你我,提前做好疫苗接种,不做病毒传播中的“短板”“洼地”,就可以避免大家担忧的医疗资源挤兑,这是上选,也是你我保护自己、家人乃至这座城市的应尽责任。

有效!“保护力”包括防感染和防重症、降低死亡率

上海市疾控中心专家强调,根据我国开展的新冠病毒疫苗临床试验,以及我国依法依规在自愿知情同意前提下开展的大规模接种,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均经过验证。根据国内外研究结果,疫苗在预防感染,尤其是预防重症和死亡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为什么有人在接种新冠疫苗后,依然发生病毒感染?

专家介绍,在接种无论2针还是3针疫苗后,28天内病毒中和抗体都会提升,接种加强针(灭活疫苗的第三针)更能达到较高中和抗体水平;6个月后,免疫力和保护效果会显著下降、削弱,可能出现再次感染现象。但华山感染团队的一项研究证实,第三针加强针(无论是同源还是异源)接种6个月后的抗体滴度显著高于2针灭活疫苗6个月后的水平。因此,目前国内外都在推荐新冠疫苗的加强免疫。

专家们强调,对新冠疫苗“保护力”的理解,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预防感染,二是预防重症及死亡。

研究表明,新冠病毒疫苗可以极大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张文宏团队针对今年3-4月上海疫情的一项研究发现,2针全程接种或第3针加强免疫相较于未接种疫苗或仅接种一针疫苗的老年人,可降低76%的患者进展为重症。在2022年中国香港疫情中,接种2针疫苗和第3针(无论是灭活还是其他疫苗)加强针之后,患者死亡率分别降低12倍和32倍。

王福生院士在国务院联防联控发布会上指出,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和加强接种的60岁以上感染者,进展为重症的风险分别降低89%和95%。

张文宏教授最近表示,新冠病毒从原始毒株开始突变后,每一波进化速度非常快;然而,启动疫苗接种后,对患者体内进行监控发现,病毒变异有所收敛。“目前病毒的变异局限在奥密克戎家族中,这说明接种疫苗或者在重复感染后,体内的免疫压力对病毒的突变造成了很大约束。”

安全!国内外大量科学研究实证不良反应“比例非常低”

有些人、特别是患有慢性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对疫苗接种的安全性保持怀疑,担心与正在进行的其它治疗有冲突,或者引发某些“后遗症”。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近日发布《关于印发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确了接种禁忌判定标准,包括:

①既往接种疫苗时发生过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

②急性感染性疾病处于发热阶段暂缓接种;

③严重的慢性疾病处于急性发作期暂缓接种,如正在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出现高血压危象的患者、冠心病患者心梗发作、自身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处于进展期、癫痫患者处于发作期;

④因严重慢性疾病生命已进入终末阶段。

12月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王贵强接受采访时表示,应由医务人员科学判定接种禁忌。此外,重点人群都应积极接种疫苗,为自己的健康护航。

对于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的慢性病人群,上海市卫健委相关专家都建议接种新冠疫苗;肿瘤、术后患者则参考临床医师建议,结合患者健康状况和相关指标,如病情尚不稳定,可暂缓接种。

另据国家接种指南,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与其他疫苗接种间隔至少14天;18岁及以上人群可以同时接种灭活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发生一些特殊情况需要应急接种其它疫苗时,可不考虑间隔问题。

全球多项研究已证实,无论针对老年患者、免疫抑制人群、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或具有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患者等,新冠疫苗接种都有较好的安全性,WHO的SAGE专家组(免疫战略咨询专家组)也推荐各类疫苗在上述人群中注射。

华山医院感染学科团队针对感染病学领域常见疾病进行的多项队列研究提示,在脂肪肝、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脏肿瘤等患者中,国产疫苗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均为0。他们与华山肝移植科牵头的全球最大样本量肝移植人群灭活疫苗安全性研究也显示,对于移植后人群,疫苗接种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坊间流传,疫苗接种后有很多不良反应。该怎么看? 

华山医院感染学科团队解释:短短两年,全世界完成了130多亿次疫苗接种,全中国超过90%人口完成接种。这一极高的全球接种率,意味着大量罹患各类疾病的患者,同时接种了新冠疫苗,导致了较多的偶合反应报道(即疫苗接种过程中,受种者正好处在一个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发病前期,疫苗接种后巧合发病)。偶合反应不是疫苗接种引起的,与疫苗无关,也不属于接种后的不良反应。

也有部分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在疫苗接种后1个月内,临床上判断和疫苗接种高度相关。国务院联防联控发布机制发布会显示,截至今年5月30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超过33.8亿剂次,累计报告预防接种后不良事件238215例,总体报告发生率为70.45/100万,低于每年常规接种的疫苗,相对于庞大的接种基数“比例非常低”,不应影响疫苗总体安全性的评估。

必要!实现共同愿景更要共同努力

“全世界从未有一种疾病的疫苗,被全世界科学家们在一年多时间里进行了如此完整和大样本的探索。”华山医院感染学科团队在研究报告中写道。

持续三年,众多科学家与医务人员全力投入这些科学数据的搜集、研究和展示,可以让医生和公共卫生领域工作者更好推广和评估疫苗,让群众更全面了解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

感染学科专家指出,疫苗的广泛接种是构建群体免疫屏障的最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对脆弱人群的保护,将是降低医疗挤兑、战胜这场疫情的关键。

“通过疫苗接种、药物的治疗,我们已进入到对病毒驯化、控制的阶段了。”张文宏教授说。为提高疫苗效力,他还建议,在接种第三针加强针时选择异源接种,并呼吁未来开展第四针疫苗接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短视频里的小帅和小美,会不会把电影玩坏了? | 睡前聊一会儿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两位老兵“王和满”的故事

两位老兵“王和满”的故事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