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1月26日开始的这轮寒潮天气自北向南影响我国大部地区,多地出现剧烈的降温、大风、沙尘和大范围雨雪天气,气温普遍下降10—16℃。29日早晨,受强冷空气影响,内蒙古中南部、甘肃东部、陕西中北部、山西、河北中北部、北京、天津、山东中北部等地出现显著降温,部分地区降幅达12—20℃。29日6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寒潮最高等级橙色预警。
寒潮过境,中东部地区纷纷进入“速冻”模式,“冰点”即将到南方。为何这次寒潮天气降温如此剧烈?专家进行了解析。
“冰点”将南压到江南东北部至湖南南部、贵州南部一带
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两天,强冷空气将继续南下,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都将出现剧烈降温,部分地区伴有7—9级大风。同时,江南等地将有明显降雨,浙江、福建、江西部分地区有大雨或暴雨。受降温影响,南方一些地区将先后出现雨转雪或雨夹雪天气,主要在江南北部、四川东北部、重庆东北部、湖北、贵州等地的部分地区,贵州、湖南、江西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冻雨。
中央气象台预计,11月29日白天至12月1日8时,东北地区大部、华北大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西南地区东部、华南中北部等地将降温8—10℃,其中,东北地区东部、贵州中东部、江南大部、华南大部等地将降温12—14℃,吉林东部、广西东部、江南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降温可达16—20℃。12月1日前后,最低气温0℃线将南压到江南东北部至湖南南部、贵州南部一带。
降水方面,预计29日白天到夜间,东北地区北部、甘肃河西、黄淮大部、江汉西部和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其中,山东半岛等地部分地区有大雪。江南大部、广西东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其中,浙江南部、福建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暴雨。
30日,降雪区域将进一步南压,黄淮西部、江淮西部、江汉、湖南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芳华分析,南方地区前期是降雨,后期是雨夹雪,贵州、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的一些地方还会出现冻雨天气,寒潮过去之后气温也比较低,会出现低温雨雪冰冻的影响。建议重点加强防寒保暖,同时注意防范雨雪冰冻灾害。
前期气温偏高,极地强冷空气南下,造成剧烈降温
为何这次寒潮天气过程降温如此剧烈?
张芳华分析说,11月份处在一个大气环流调整的阶段,是我国比较容易发生寒潮的一个月份。今年11月前期,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比较弱,全国大部地区的气温明显偏高。随着北半球大气环流调整,极地高纬度冷空气沿着西北气流南下,由于极地冷空气较强,加上前期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造成降温非常剧烈。
“从这次冷空气本身的强度来看,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强。再加上此前气温偏高,因此和一般的寒潮相比,它造成的降温幅度比较大。”张芳华说。
中央气象台预计,在这次寒潮过后,北方地区的气温将会在30日前后自西向东陆续回升,南方地区稍微晚一些,到12月2日前后气温开始回升。12月4日前后,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将会回到正常或是略偏高的水平。这次寒潮过后,未来10天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势力会比较弱。
寒潮次数与冷冬暖冬没有必然联系
寒潮往往会带来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大风和降雪等天气。监测表明,我国大部地区平均每次寒潮降温幅度都在10℃以上。因此,每当寒潮来临,人们不禁会问,这个冬天是不是冷冬?
专家指出,一年累计寒潮频次和冷暖冬没有必然联系。冷冬和寒潮判定要素和时段存在明显差异。冷冬是依据整个冬天的气温状况而得出的一种气候概念,判定冷暖冬的基本要素为冬季(12月至次年2月)3个月的平均气温。
判定寒潮过程的基本要素是一段时期内降温幅度和日最低气温。2017年制定的我国冷空气等级国家标准规定,使某地日最低气温24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8℃,或48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10℃,或72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12℃,而且使该地日最低气温≤4℃的冷空气活动称之为寒潮。
因此,冷冬寒潮出现的次数不一定会比暖冬偏多。如1998年和2019年均为强暖冬,寒潮次数均为6次,比强冷冬1983年(3次)、1984年(2次)、1985年(2次)的寒潮次数均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