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会议准备就绪

寇江泽    2022-11-29 07:17:31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蓝蓝天工作室

记者从生态环境部11月28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将于今年12月7日—19日举行。

我国积极推动“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磋商谈判进程

去年10月,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中国昆明成功举办,来自150多个缔约方国家和30多个国际机构和组织的代表共5000余人参会。会议通过《昆明宣言》,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进程注入强大政治推动力。经中国政府、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加拿大政府协商,并经COP15主席团决定,COP15第二阶段会议将于今年12月7日—19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所在地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

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崔书红表示,中国将继续作为COP15主席国,领导大会实质性和政治性事务,“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主题和会标等大会主要元素保持不变。

“我们期待,COP15第二阶段会议能够顺利通过国际社会期待已久的、兼具雄心和务实平衡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崔书红说,“框架”是为2030年前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锚定方向的总体性、原则性纲领文件,将总结以往生物多样性全球目标制定和执行的经验,凝聚各缔约方和利益攸关方合力,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提供新的政治引领。

崔书红介绍,会议期间,大会会场将利用中国角、边会等多种平台,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展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就,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交流与合作。12月11日—13日,中国将参与COP15第二阶段城市、自然文化、商业、科学等4个平行论坛的举办。12月15日—17日,中国政府将举办COP15第二阶段高级别会议,主要围绕“框架”达成进行部长级发言,发出呼吁、谋求共识,提高高层的政治意愿。截至11月15日,123个缔约方、1个观察员国(美国)的部长以及61个国际组织和机构负责人确认参会。

中国政府将派出由生态环境部、云南省人民政府、外交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科学院等多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中国代表团,赴蒙特利尔参会。

中国自担任COP15主席国以来,全面履职尽责,多角度、多维度、多层次沟通协调,发挥主席国的领导力和协调力。中国已经组织召开了38次《公约》主席团会议,为《公约》重要会议筹备和谈判进程提供组织安排和指导意见。在日内瓦、内罗毕召开了“框架”工作组会,积极推动“框架”磋商谈判的进程。

“我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和通力配合下,定能将此次会议办成一届圆满成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缔约方大会,推动开启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新征程。”崔书红说。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迈出新步伐

“过去一年多,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迈出了新的步伐。”崔书红表示,生物安全法、长江保护法、湿地保护法深入实施,颁布了畜牧法、种子法,印发《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更新《国家野生动植物保护目录》。第一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北京、广州国家植物园挂牌并向公众开放,开启了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的序幕。

中国创造性设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得到国际上的广泛认可。崔书红介绍,生态环境部协同自然资源部,积极指导31个省(区、市)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30%以上,覆盖了所有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区和生物多样性发布关键区,90%的重要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得到了保护。

崔书红介绍,自2017年起,我国持续开展“绿盾”专项行动,严肃查处侵占和破坏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持续督促问题整改和生态修复。截至2021年底,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改完成率达94.7%,其中,17个省份的整改完成率高于95%。

“通过‘绿盾’专项行动,集中解决了一批‘老大难’问题,一些地方不再敢随意侵占自然保护区,对‘国之大者’有了敬畏之心。”崔书红表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增人类活动问题总数和面积实现了明显“双下降”,基本扭转了侵占破坏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的趋势。“绿盾”专项行动已成为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和生态环境强化监督的品牌,有力推动形成“不敢、不能、不想”违规侵占自然保护地的社会氛围。生态环境部将继续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制度,组织好“绿盾”专项行动等监管工作,切实维护自然保护地生态安全,推动美丽中国建设。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短视频里的小帅和小美,会不会把电影玩坏了? | 睡前聊一会儿
下一篇:大凉山国际戏剧节 呈现戏剧之美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