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气象台预计,11月15日至18日,江南、华南地区将迎来降水过程,降雨区域与前期发生气象干旱区域高度重合。并且,预计未来10天,南方地区降雨呈现增多趋势。这对缓和江南、华南等地夏秋冬连旱情况非常有利。
此前,中央气象台已针对江南、华南干旱情况,连续发布气象干旱预警近3个月。
降雨过程将给南方地区增加水资源约750亿吨
中央气象台预计,11月15日夜间至18日,贵州中东部、广西、湖南、湖北南部、江西、苏皖中南部、上海、浙江、福建北部和西部、广东北部等地将有中到大雨(10—40毫米),其中湖南南部、江西中部、广西中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暴雨(50—80毫米),局地大暴雨(100—110毫米)。
中央气象台预计,此次降雨过程雨势较为平缓,上述地区最大小时降水量4—10毫米,广西中东部的部分地区最大小时降水量可达20毫米左右。
贵州东部、湖南中西部、湖北南部及广西北部降雨主要出现在15日夜间及17日夜间,湖南南部、江西南部、浙江、上海、福建北部、广西中东部及苏皖南部主要出现在16日和18日。
中央气象台预计,此次降雨过程将给南方地区增加水资源约750亿吨,江南北部和东部、西南地区东部等地气象干旱将明显缓解,中度以上干旱影响范围将较前期减少约40万平方公里,重特旱区域明显缩小,但江南南部、华南北部和西南地区东部等地部分地区仍将持续中度以上气象干旱。
目前南方大部地区存在中度至重度气象干旱
这场降雨过程对目前的南方地区来说,是久旱后的甘霖。
今年6月以来,南方地区降水异常偏少、气温显著偏高,持续高温少雨造成南方地区发生严重气象干旱,长江流域出现“汛期反枯”的罕见现象。
6月1日至11月13日,南方地区平均降水606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26.2%,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平均气温 24.4℃,较常年同期偏高1.1℃,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受此影响,南方地区气象干旱逐渐发展加重,江南、华南地区遭遇夏秋冬连旱。
截至11月14日,南方大部地区存在中度至重度气象干旱,湖南、贵州东部、重庆东南部、江西西部、湖北东南部和广西东北部等地均存在特旱,特旱面积达到50.3万平方公里。
降雨过程给江南、华南地区旱情缓解带来重大利好。气象专家建议,抓住降水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贵州、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广西等地要做好库塘蓄水,科学调度水资源进行补水。降雨过后,尚未完成秋冬种的地区要趁墒完成播种。
国家气候中心近日发布的预测显示,今年冬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降水总体偏少,一些地区气象干旱情况可能会持续。
专家提醒,一次降雨过程不足以解除旱情,需加强水资源调度管理,继续做好节水、保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