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2年全国小学教育发展论坛在杭州市崇文世纪城实验学校举办。论坛下设主旨报告、“未来学校变革”圆桌对话及“新班级教育”平行论坛三场主题活动。
论坛主旨报告环节由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虞大明、浙江理想教育研究院院长滕梅芳主持。基于“五育并举育时代新人”的会议主旨,与会专家围绕课程实施、科学教育、文化育人、未来学校建设等议题进行发言。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薛二勇表示,“五育”如同一首钢琴曲,其强弱缓急受制于学科性质、区域影响与学生特点等因素。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协“英才计划”计算机工作组秘书长陈为以“信息时代的美育”为题进行发言,指出在从“知识本位”走向“能力本位”的教育背景下,需融合人类社会、物理世界和信息空间,借助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发展。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王素介绍教育4.0时代的特征与“未来学校建设”理念,立足多元目标,强调了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团队协作、判断与决策等因素在未来教育发展道路上的重要性。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武向平认为,青少年科学教育在于形成全面的科学观,包括传授科学知识、教授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思维和弘扬科学精神,其最终目的是让青少年持续保持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专家学者在圆桌对话环节就“未来学校变革”主题展开交流。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教育学会会长韩平指出,数字化、智能化、终身化、融合化的教育革命即将展开,教育应更注重“公平”二字,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育实践当中。浙江省特级教师协会会长尚可认为,应采取个性化、无边界的学习方式来面向未来教育,立足立德树人的育人观,用技术发展强化人的素养,在选择、重组、跨学科、突破时空中谋求未来教育的新貌。未来学校变革应强调技术赋能在办公管理、教学辐射、家校共育上的作用和重要性,倡导差异教学理念,强调教师应关注每个儿童,敢于突破传统学科本位的教学样态,构建适合每个儿童个性化发展的教学路径。
在“新班级教育”平行论坛中,浙江大学教育领导与政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教育学院副教授邵兴江,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杭州学校校长马骉,全国优秀教师、浙江省东阳市外国语小学党委书记、校长卢雁红等中小学校长、教育专家就家校社共育、城乡教育发展等话题进行交流讨论。与会专家认为,学校要发挥义务教育主体功能,家庭要在孩子心理发展及道德养成中发挥正向作用,社会要给予孩子成长充分支持,从而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功效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