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等到你!”这两天,科幻小说《三体》的改编动画定档的消息,让不少国产动漫迷激动不已。对于动漫爱好者来说,喜欢的作品频繁“跳票”(指产品未能如期发布)可能是最为煎熬的事情之一了。为了让作者和出品方加快制作进度,粉丝们经常上演花式“催更”(指催促小说或漫画作者继续更新)。近年来,被“催更”的国产动画数量越来越多,观众对国产动画的期待也日渐提升。
如今提到动漫,大部分人可能都不再有“给小孩看的”这样一种刻板印象。调查显示,在2016年,我国25岁以上的成年人已经成为动画节目的主要收看群体。这主要得益于动漫观众基数的不断扩大,以及近年来《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动画电影和一系列制作精良、水平上乘的国产动画的“出圈”。前几天,B站2022-2023国创动画作品发布会有这样一个数据引人关注:2022年8月,B站国产动画专门分区的访问人数超过9600万。这背后,离不开日渐成熟的国产动画制作体系的支撑,更折射出更多观众对国产动画的支持和热爱。
不要小看“热爱”这两个字的分量。兴趣和热爱的种子一经种下,在时间的浇灌下,就有可能在未来某个不经意的节点结出名为惊喜的果实。日本动漫大师宫崎骏曾受到中国经典动画《小蝌蚪找妈妈》《白蛇传》的启蒙,《铁扇公主》则直接促使手冢治虫踏上了职业道路。近年来,我国动画创作与生产持续呈现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在产量和质量方面都有明显提升,类型和题材日趋多元,受众也日渐增多。而这些,正是所有国产动画行业从业者因热爱而坚持、因梦想而坚定最终换来的。
不过,如果将观察的视角拉远,会发现国产动画仍需要打开新的生长空间。从1922年万氏兄弟制作的动画广告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诞生算起,中国动画至今已经100岁了。百年间,《大闹天宫》《哪吒闹海》《三个和尚》等一大批动画作品曾让中国动画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推动形成了为世界瞩目的“中国动画学派”。这些经典动画与近年来因深扎民族文化沃土、具有鲜明民族风格而收获口碑与票房双赢的作品一道,印证着中国动画探路人万古蟾在1936年的判断:“要使中国动画事业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必须在自己民族传统土壤里生根。”
国产动画天然拥有丰富的“原料”,古典文学、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都可以成为创作的底本,青绿山水、民间剪纸、皮影木偶等传统绘画手法和民间艺术形式都可以用来呈现独特的视觉语言。从《雾山五行》令人惊艳的水墨画风格,到《大鱼海棠》中以福建土楼为原型的建筑,再到《白蛇:缘起》里的烟雨江南,观众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中国动画人把挖掘故事的素材库转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作品找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契合点、共通点,在带给观众熟悉的审美体验同时,也让一些传统的表现手法、视觉元素、传说故事等重新焕发艺术生命力。
当前,快速发展的国产动画吸引了大量人才,但仍存在较大的人才缺口。数据显示,2012至2020年我国动画从业者从18万人增加到30万人,而2020年行业人才需求约为60万人。此外,盈利能力不足也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2018年我国动漫产业总产值已突破1500亿元,但当年为数众多的动漫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怎样保障充足的资金投入,如何打造一支高质量人才队伍,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路子在哪,这些都是摆在行业发展之路上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不过可以明确的是,有日益改善的行业生态为基石,有政策、平台、观众等各方的支持,有散发独特魅力的中国故事提供养分,国产动画的“再次崛起”之路将越走越顺畅。
“请珍惜每一位坚持并坚守的动画人。”一部国产动漫在片尾字幕中特意加进了这样一句话。其实观众们心里很清楚,好作品是需要时间和精力雕琢打磨的。花式“催更”的背后,更多是在向默默坚守的制作方传达一份真心的认可和暖心的支持。我们希望,观众对于国产动画的认可和热爱,以及实实在在的支持和鼓励,都能转化为国产动画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我们相信,在观众和创作者的双向奔赴中,更多国产动画将迎来高光时刻。
这正是:砥砺前行,坚持不易;扎根传统,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