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起至11月5日,由李六乙执导,苗驰、卢芳、原雨、邹健、雷佳等演员出演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曹禺经典话剧《北京人》在首都剧场展开新一轮的演出。
1940年,藉由契诃夫的创作中获取灵感,曹禺开始了《北京人》的创作,以一户日渐衰微的曾家大宅为舞台,讲述了家族中三代人在大厦将倾时各自的命运与抉择。《北京人》不但寄寓了曹禺的情感,也蕴含着他对现实和历史的沉思,深邃地体现着曹禺的戏剧美学追求。
李六乙导演的《北京人》首演于2006年,收获了业界的高度评价。此轮演出采用了全新的演员阵容。如何以新的方式解读和呈现这部经典剧作?李六乙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以生命展现人物的精神内核
曹禺在谈到《北京人》的创作时曾说:“我写的《北京人》,主要是写人。一切戏剧都离不开写人物,而我倾心追求的是把人的灵魂、人的心理、人的内心隐秘、内心世界的细微的感情写出来。”因此,如何通过表演塑造立体的人物形象,是《北京人》的焦点。
《北京人》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形象,展现了各具特色的精神内核与外化特征。这些丰满鲜活的角色,由新一批演员呈现给观众。苗驰饰演的曾文清懦弱而沉滞,是个空有文人气质的“生命的空壳”。从2006年版《北京人》中的曾霆到本轮演出的曾文清,苗驰在角色的“升级”中以自己的风格演绎这一曹禺笔下的经典大少爷形象。苗驰说,曾文清这一角色的台词并不多,演员需要通过台词之外和没有在台上发生的戏来传递其“内心的沉重和困惑”。
《北京人》中刻画了诸多形象丰满鲜明的女性形象。饰演愫方的卢芳表示,和之前饰演的张力十足的大女主相比,愫方更为内敛,需要将台词的韵律、时代的感觉内化于心,再准确地传递给观众。因此,她更多地从心理层面解读角色。“我在舞台上的台词和思想是两个空间的,台词是有时间的,而思想的流逝没有时间。”卢芳认为,这部戏的意义就是让人静下来,台上台下一起享受安静的戏剧。原雨饰演的大少奶奶思懿,“思懿是霸道刁蛮的,但我觉得她爱憎分明,也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她表示,这部戏讲述了一个没落家族的生活,排戏时放弃了一些外在附加的东西,尽可能生活化。高倩饰演的是陈奶妈,她表示,这位六十多岁的老妇人来自田间,心直口快,对待曾家的子女如同亲生骨肉。她像春风一样,为这个腐朽黑暗的大家庭增添了一抹暖色。
“当下,这群演员能静下心来,以真情实感,用生命去演戏,这是稀有的,也是这部戏的价值所在。”李六乙说。
倾斜式舞台营造独特视听效果
本轮演出的另一亮点是舞台设计。2006年甫一公演,《北京人》打破常规的舞台呈现方式就备受关注,让观众在舞台的虚实之间充分领略曹禺“诗化现实主义”的现代表达。李六乙说:“这轮演出的舞台和之前一样,同样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倾斜的舞台,被白纸覆盖而成的素白色院落,在舞台上营造出一种神秘诡谲的色彩,整个舞台充满了暗示性的力量。封闭的空间充满忧郁又流动的韵味,又延伸出时空的交错,大面积的倾斜式舞台暗喻着这个封建家庭摇摇欲坠的命运。全剧最后,当舞台装置进行大幅度倾斜,演员在舞台上以几乎要倾倒的姿态站立,再加上配乐的烘托,共同营造了一个充满压迫感的舞台空间。
“曹禺先生在《北京人》中写的是一群旧北京的‘活死人’。”李六乙表示,这些象征性的舞台手段能够以强烈的视听效果表现一个即将分崩离析的封建家族,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经典的意义在于丰富的解读空间
和早期的《雷雨》《日出》等剧作不同,作为曹禺晚期代表作的《北京人》受契诃夫心理现实主义戏剧的影响,表面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而是更为平淡隽永、贴近真实生活。李六乙说,曹禺先生所写的《北京人》是一部非常安静的戏,本轮演出致力于传递的也是一种简单的、“静止戏剧”的感觉。“现在的社会是喧闹的,排这出戏也可以让观众在安静中沉淀下来,进而能够思考生命的意义。”
此轮演出希望传承曹禺经典的精髓,又呈现出富有现代性的表达,让观众得以沉浸式体验经典与创新的同频共振。李六乙说:“曹禺先生创作《北京人》是因为‘人应当像人一样活着’。有人说这部戏写出了对生命的忽视,也有人认为它强调了对封建黑暗的旧社会的颠覆,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观照生命的形式。经典的意义就在于丰富的解读空间,带给每个人不一样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