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和合文明论坛”日前在清华大学举办。本次论坛由国际儒学联合会(以下简称国际儒联)、清华大学联合主办,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自中国、日本、新加坡、美国、德国、英国、印度、斯洛文尼亚、文莱等国家和地区的众多参会嘉宾围绕“和合共生·迈向数字文明新时代”主题进行了研讨交流。
中央政治局原委员、国务院原副总理、国际儒联会长刘延东在主旨演讲中代表国际儒联向来自世界各地的与会嘉宾、专家学者及各界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她表示,面对人类社会的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推动形成共生、共享、共赢的数字命运共同体,让数字文明造福各国人民,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时代命题。要以古老东方的和合共生理念深化数字时代的文明内涵,让数字文明点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并提出四点希望:秉持以人为本,让数字文明惠及众生;提倡兼容并包,让数字文明“各美其美”;推动交流互鉴,让数字文明“美美与共”;促进开放合作,共塑数字文明新秩序。
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在致辞中回忆了自己在日中关系发展过程中亲历的故事和难忘的感受。他表示,中日两国在长达2000多年的友好交往中留下了很多足迹,两国文化交流如大江大河一样连绵不绝。对于全球范围内的共同问题和挑战,人类必须共同合作。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利益与共的邻国。两国国民应该牢记这一点,要加强对话沟通,实现和合与和平,共同推进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所有领域的交流。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邱勇表示,应对全球性挑战,迎接数字化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大学肩负着文明传承和创造的重要使命,在迈入数字文明的重要关口,大学要承担责任、展现担当。在数字文明演进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携手合作,顺应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共同应对挑战,共担时代责任,让数字文明成果更好惠及人类发展,打造更好造福世界人民的精神家园。
主旨演讲环节,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创始院长马凯硕分享了对于“人类合作管理人类所共享的数字空间”的见解;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所长汪晖发表了题为“亚非团结的启示:和而不同与新国际主义”的演讲;国际儒联副会长、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安乐哲发表了题为“不断发展的数字文明及其新技术”的演讲;国际儒联副会长、德国图宾根大学教授施寒微发表了题为“和合共生——迈向数字文明新时代”的演讲;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朱云汉发表了题为“数位文明与共享社会”的演讲;香港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中清发表了题为“从基础到顶尖:大数据与数字人文如何改变我们对中国学术与科技人才的理解(1920-2020)”的演讲。
国际儒联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主持主旨论坛,并代表论坛主办方作闭幕总结。
本届论坛还设立了“数字时代的文字、文献与文明”“数字时代的文明交流互鉴”“数字时代的国际儒学研究”三个主题论坛,清华大学人文讲席教授、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黄德宽,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刘石等发表主题演讲,主题论坛分别由国际儒联副会长李岩、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沈卫荣、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唐文明主持。
据悉,作为国际儒联的重要国际品牌论坛,和合文明论坛至今已连续举办三届,前两届论坛的主题分别是“中日文化交流、文明互鉴”“增强亚洲文明互鉴、促进亚洲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