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宣部9月15日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介绍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有关情况。
黄润秋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其中一个标志性举措就是部署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阶段性目标任务全面圆满超额完成,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这些年,我们身边的蓝天白云渐成常态、绿水青山随处可见,老百姓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都显著增强。根据国家统计局去年的调查统计,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超过了90%。”黄润秋表示,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的成效可以用三大变化来概括:
空气质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全国PM2.5平均浓度从2015年的46微克/立方米,降到了2020年的33微克/立方米,去年进一步降到了30微克/立方米,历史性达到了世卫组织第一阶段过渡值。另外,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去年达到87.5%,比2015年增长了6.3个百分点。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根据美国彭博新闻社的报道,2013年到2020年这7年,中国空气质量改善的幅度,相当于美国《清洁空气法案》启动实施以来30多年的改善幅度。
水环境质量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这十年,我国Ⅰ—Ⅲ类优良水体断面比例提升了23.3个百分点,达到84.9%,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黑臭水体基本消除,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土壤环境质量发生了基础性的变化。我国出台第一部土壤污染防治的基础性法律《土壤污染防治法》,开展全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的土壤污染详查,实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土壤污染加重的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
“去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污染防治攻坚战从‘十三五’的‘坚决打好’到‘十四五’的‘深入打好’,这不仅仅是用词的变化。从内涵上来说,它意味着我们遇到的矛盾问题层次更深、难度更大、范围更广,要求的标准也更高。所以,‘十四五’我们仍然要坚持保持力度,延展深度,拓展广度,用更高的标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黄润秋说,具体来说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
在战略层面上,必须保持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战略定力,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我们当下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尽管幅度很大,但还是一个中低水平上的提升,离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要还有差距,我们还有很大的接续奋斗的空间。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要把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各项工作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考量,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好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各项工作,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从战术层面上,要坚持精准、依法、科学治污。要做到“五个精准”,就是问题、时间、区域、对象、措施精准。要坚持用法律的武器治理环境污染,用法治的手段保护生态环境。另外,要坚持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统筹好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这方面“五个统筹”很重要。一是要统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二是坚持PM2.5与臭氧协同治理。三是要统筹好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四是要统筹城镇和乡村。五是要统筹好传统污染物和新污染物。
在行动层面,围绕污染防治攻坚战谋划了八大标志性战役,现在已经陆续推出。在蓝天保卫战方面,将聚焦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臭氧治理和柴油货车治理三大攻坚战。在碧水保卫战方面,将围绕基本消除黑臭水体、重点海域治理以及长江、黄河治理攻坚战。在净土保卫战方面,将聚焦农村的黑臭水体和生活污水,开展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
“‘十四五’我们将以更大力度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黄润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