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诞辰100周年。
8月31日,在他生前创立的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人们为纪念这位“国之大医”举办了一系列活动,从纪念座谈会、学会报告会,到启动“肝胆疾病学术交流月”、建设“孟超文化广场”、评选“吴孟超式优秀医务工作者”等。
当天一早举行的纪念吴孟超院士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座谈会和学术报告会,称得上“群贤毕至”——出席座谈会的,有海军军医大学和上海市科委、市卫健委、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杨浦区、嘉定区等领导,有亲属代表、同事代表、专家教授代表,还有家乡代表和社会各界代表。出席学术报告会的两院院士,有汤钊献、刘允怡、贺福初、郑树森、王红阳、陈孝平、王福生、樊嘉、董家鸿、窦科峰、滕皋军等,以及李宏为、陈训如、杨广顺、沈柏用、全志伟、周伟平、楼文晖、叶胜龙、姜小清等几十位知名医学专家教授。
能让这么多人离开忙碌的本职工作,相聚在一起,纪念一位已经离去的老人,足见吴孟超先生的风范与影响力。
“我们总是会发自内心地怀念他……”吴孟超的学生说。
对患者:“他的心思都在病人那里”
“我和妹妹在整理爸爸遗物的时候,第一次看到他的日记,打开之后发现,里面记的除了工作还是工作。2019年3月15日,爸爸在日记里写道:今天手术一台,并把这句话圈了起来。当时他已经住到长海医院,那天却坚持回到医院,和周伟平教授一起做了一台手术。他和我们都没想到,那竟然是他人生的最后一台手术。”
座谈会上,吴孟超长女吴玲在发言中,多次引用了吴老生前的日记,其中不少细节,让人闻之肃穆,油然而生敬意。
为了纪念吴孟超百岁诞辰,他的家人整理并首度公开了他生前的日记。
吴玲介绍,吴孟超生前一直有记日记的习惯。目前清点出来的工作日记,至少是从上个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我记得后来就是每年一本,雷打不动。到了年末,爸爸就让小辈去买一本新本子。”吴玲告诉大江东工作室。
吴孟超曾在2019年的一则日记中写道:习总书记(说)“人的一生,要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把肝癌的帽子摔甩到太平洋去不是那么容易的。大家说你这么老了,你还上台什么?我说我越老越要努力的(地)工作,除了为病人服务,还(要)带年轻人一代一代传下去,才能达到为国家实现这个目标。
在吴孟超的日记中,也会出现把钱拿出去的大手笔。1996年,他用自己的奖金和社会捐款500万元成立了“吴孟超肝胆外科基金”,重点资助在肝胆领域取得杰出成绩的医疗和科研人员;2006年,他把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励等共计600万元奖金,全部用于医院的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2008年,他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向灾区捐赠价值500万元的急救药品……
对学生:“就是要当好一个医生”
中国科学技术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科学家手模墙”项目的创意者和项目组组长、该馆观众服务部副研究员欧亚戈,撰文回忆了2020年6月8日采集吴孟超手模的经历。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吴老采集好的手模印痕很深,掌纹清晰。仔细端详,可见吴老因为长时间握着手术刀,右手食指和中指指尖关节略微变形。这双手,被中国肝脏外科界誉为‘上帝之手’。”
吴孟超的另一个学生沈锋说,吴老传给年轻一代医生最根本的精神,就是怎样当好一个医生。“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在吴老那里得到最充分的体现,也是他身体力行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
吴孟超生前长期在上海市杨浦区工作和生活。杨浦区区长薛侃在座谈会上说,吴老专注服务患者,他雷打不动的“星期二门诊”,90多岁仍手握手术刀,是杨浦群众中广为流传的佳话;他热心社会公益,无论多忙都会抽出时间为社区居民提供咨询和义诊服务。“吴老用他的一生为我们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榜样示范。”
让“吴孟超星”更加璀璨明亮
海军军医大学校长刘军强调,要学习吴老许党报国、矢志强军的崇高信仰;学习他尊师重道、立德树人的高尚情怀;学习他不畏险阻、勇攀高峰的创业精神;学习他生命至上、患者至上的医者仁心,从科学家精神中汲取力量,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努力赋予吴孟超精神新的时代内涵,让“吴孟超星”更加璀璨明亮。
学术报告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所长汤钊献深情回顾了他和吴孟超半个世纪的战斗友谊,倡议加强国内合作,早日攻克肝癌。国际肝胆胰协会主席刘允怡院士号召全行业学习吴孟超爱国奉献的精神、严谨治学的态度,做吴孟超那样的医生。贺福初院士、郑树森院士等讲述了对吴孟超院士的回忆与景仰,展望了中国肝胆外科和科学研究的未来。
海军军医大学党委书记、政委焦占锋表示,在新时代传承弘扬吴孟超精神,要努力实现四个方面的转化:赓续许党报国的红色基因,转化为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的政治品格;秉持勇攀高峰的卓越追求,转化为转型攻坚、迈向一流的发展定力;永葆建功站位的冲锋姿势,转化为履行使命、保障打赢的过硬本领;弘扬济世苍生的大医情怀,转化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