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完成新一轮修订,推出第四版,收录单字1.2万余个、词目7.2万余条、例证8万余条,引发关注与讨论。
历时8年,本次修订有哪些变化,人们最为关心。修订后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一方面增补了近千条新词语,既有共享经济、碳达峰、碳中和、刚需、学霸等新词,又有见贤思齐、文以载道、束脩、举隅、竹枝词等此前未收录过的传统文化词语。另一方面,不少词语近年来增添新用法或改变了意义,也被收录其中。比如“刷身份证”“刷脸”等新场景给“刷”带来新意涵,“云计算”“云存储”则让“云”也触了网。从中不难发现,词汇之变出自社会生活之变,词语之新源于时代发展之新。
布新的同时也有除旧修旧。单放机、八进制、夯机、打柴……要么是一些过时或使用频率较低的词语,要么是个别见词明义、查阅价值不大的词语,均在本次修订中适时淘汰。此外,这次修订还参照最新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订正了部分词语的释义。字词是最活跃、最敏感的时代晴雨表之一,增补、删除、修改、订正,无不展现着时代发展变化的步伐,呼应了当下社会生活的脉动。
从2004年推出第一版开始,《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迄今已完成3次修订。从第一版收录“非典型肺炎”“蓝牙技术”,到第二版加入“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再到“正能量”“接地气”写进第三版,纵览这些年的变动,从中可以体察时间之河在语言的河床上洗刷、沉淀留下的印记。其实,不止《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给力”“雷人”等网言网语,第12版《新华字典》收录“点赞”“刷屏”等多个新词,并增补“卖萌”“拼车”等词语的新语义新用法……权威辞书与时俱进的“新陈代谢”,背后是汉语言词汇系统及表达的更新,成为时代变迁的生动注脚。
当然,辞书不仅记录当代社会生活,也事关汉语规范。汉语发展历史悠久,任何一次嬗变都是最新社会实践的体现。社会发展至今,汉语表达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空前,尤其是在互联网的助推之下,汉语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活跃期。新词新义何其多?但最终能被收录进辞书的毕竟是少数。不少网言网语、潮词新语只在一时的热潮中昙花一现,便淹没在语言的大海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能否在流行中稳定、能否真正进入群众生活并具有一定品位,不仅是新词能否进入辞书的标准,更是这些新词生命力的体现。放在更大的时间视角下审视,种种版本的辞书,不仅要呈现语言的真实面貌、服务当下生活,也是时过境迁之后还原当时语言文字和历史文化的重要参考。
各大辞书每次增补修订,总会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有人认为语言要与时俱进,也有人担心盲目求新会适得其反。实际上,正是在规范性和鲜活性之间的来回推拉,造就了语言发展的演进。芳林新叶催陈叶,造就了大树的生生不息;流水前波让后波,成全了河流的滔滔不绝。也正因此,面对纷繁的新词新义,不妨持有更为乐观、宽容的态度,只要没有偏离正确的方向,可以将时不时出现的分支视作对道路的延伸、拓展和探索。当然,接受语言的嬗变和鲜活,并不意味着漠视规范。正如有学者所言:“语言是活的,有如河流,不能阻其前进……也不能忘了两岸,否则泛滥也会成灾”。
有意思的是,不仅收录的词语和义项兼容性更强,一些词典本身也迈出数字化步伐、正在探索更多可能。《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已经开始创新词典形式、拓展词典应用场景,以更好地服务读者。任何一种语言都要在不断自我更新中保持不竭的生机,守正创新、与时俱进方能延续旺盛的生命力,这或许是词典修订给我们带来的最重要启示之一。
这正是:前波让后波,奔流力不竭。创新亦循规,情真意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