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从“胖乎乎”到“胖墩墩”,孩子你肿么了?

于石    2022-08-24 09:22:28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思聊工作室

无论是在生活中偶遇溜娃,还是在手机上刷到视频,天真烂漫的“萌娃”总会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心简直都化了”。然而现实中,对不少家庭来说,这种“胖乎乎”的可爱正在演变成“胖墩墩”的担忧,更是引发社会各界关于运动、健康乃至下一代体质等一系列讨论。

有人说,“儿童肥胖是天生的”。其实并不尽然。研究发现,肥胖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有遗传的原因,也有后期的因素。在不少人的观念里,把孩子养得“白白胖胖”,是长得好、有福气的意思。油炸食品、西式快餐、高糖食品……“没关系,爱吃就行!”活动量少、习惯久坐、不爱锻炼……“没问题,开心就好!”从饮食到作息,吃得多、动得少,自然无法违背热量摄入和消耗的新陈代谢规律,久而久之沉淀成“甩都甩不掉”的脂肪。数据显示,我国6岁至17岁的人群中,超重肥胖率近20%,相当于将近每5个中小学生就有1个超重。如果青少年的体格越来越壮实、体质却越来越虚胖,难免会成为影响健康成长的一大隐忧。

从“胖乎乎”到“胖墩墩”,儿童肥胖问题除了家长溺爱、营养过剩这些“看得见的地方”,还有一些“看不见的角落”也在发挥作用。就像成年人总喜欢用食物慰藉焦躁不安的情绪,“半米高的世界”里美食也是快乐最简单的源泉。不要小瞧孩子敏感纤细的心灵。跟玩伴吵闹的生气、和父母闹别扭的郁闷、成长带来的困惑、学习带来的压力……每一个难熬的时刻,“吃”仿佛都是最直接的解决办法。“这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一顿美食不能解决的事,如果有,那就两顿。”从这个角度出发,儿童肥胖也并不全然是放纵欲望的有意为之,也有可能是释放压力的被动使然,需要更深入更完整地剖析孩子的“肥胖密码”。

当然了,肥胖的成因自当别论,但肥胖与健康的关系不容忽视。一份《中国居民肥胖防治专家共识》指出,肥胖会增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心肌梗死、卒中、部分肿瘤等多种慢性病的风险。除此之外,有研究认为肥胖儿童容易出现自卑感重、自尊心差、不喜欢人际交往等负面情绪,在执行力、注意力、运动力及视觉空间表现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正因如此,有专家建议将增强儿童体质纳入学校教育、医疗卫生、健康管理等全过程,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尽可能降低因肥胖导致的健康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肥胖不都是病,歧视才会令人生病。”重视肥胖、预防肥胖,不等于歧视肥胖、排斥肥胖。事实上,无论是社会关注儿童肥胖的现象,还是家长担忧孩子肥胖的问题,本质上是对健康的一贯追求。美不美的观感莫衷一是,胖不胖的情况也要因人而异。有人动不动质疑:“连自己的食欲都控制不了,拿什么去掌控自己的人生?”有人把肥胖者视为懒惰、无能、马虎、缺乏自律和意志力的群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由肥胖带来的孤立与否定,比肥胖本身的健康风险伤害更甚、影响更深。要知道,健康与否才是评判肥胖最合适也是最有价值的标准。偏见不是,“体重污名”更不是。正如我们既有“世界肥胖日”,也有“世界防治肥胖日”一样,既关注肥胖、控制肥胖,也正视肥胖、尊重肥胖,这是健康的名义,更是健康的意义。

这正是:

关注肥胖,重视健康。

共同发力,快乐成长。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东方七日谈|增强“一盘棋”意识,长三角共担新使命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