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中国商飞微信公众号晒出贺图,官宣C919完成取证试飞。取证试飞,指的是为取得由中国民航局下发的适航证而进行的试飞工作,是航空器投入商业运用的前提条件之一。C919完成取证试飞,向着最后的商业运营又迈进了一步。
2017年5月在上海浦东圆满首飞后的5年间,6架C919试飞飞机分别在阎良、南昌、东营、锡林浩特、吐鲁番以及敦煌等地进行了试飞取证工作,全面检验了飞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业内人士介绍,完成取证试飞意味着取得适航证书只是时间问题。适航取证、完成交付后,C919大飞机的身份将从“工业产品”变为“商品”,将在真正的商业运营环境中积累大量的数据、获得大量的经验,这同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口。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坐上自己产的大客机,伴随着腾空而起的推背感油然而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这样的场景正加速向我们走来。
如果从1970年我国自主研制的“运十”飞机立项算起,中国人的“大飞机梦”穿越了半个多世纪。如今,实现梦想的这一刻愈发触手可及,22个省份、200多家企业、近20万人共同托举和几代航空人矢志不渝接续奋斗的价值愈发彰显。要知道,干线客机市场长期被波音和空客两家垄断,C919是少有的新来者、真正意义上的竞争者。从立项到总装下线再到首飞、取证试飞,C919用十几年的稳步前行让人们看到中国大飞机事业的远大目标和坚实行动,感受到“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大飞机”这句话蕴藏的巨大能量。
自主设计制造飞机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凝结着几代航空人矢志创新的心血。也许有人会质疑,C919的核心零部件有不少依赖于国际协作,把买来的零件“组装”起来,还算是国产吗?实际上,总体集成是大飞机制造的核心技术之一。光各种各样的接口,C919飞机上就有几百万个,而关系到液压、航电等多系统之间的关联,也绝不是简单的拼接。2000多份机翼图纸,机头、机身、机翼、翼吊发动机等一体化设计,近200项专利申请……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919,全部设计均由中国人自己的团队自主完成,标注着中国航空工业的飞跃。
C919的意义,更在于通过其设计制造带动国内航空工业的整体进步。在C919的设计研制过程中,我国掌握了民机产业5大类、20个专业、6000多项民用飞机技术,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得以群体性突破,进而带动我国整个工业产业链的发展和进步。一条规模庞大、体系完整的航空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显著改善了我国民用航空工业发展的基础面貌。在这基础之上初步锻炼形成的一支勇于攻关、敢打硬仗的人才队伍和参与到项目中的近20万人的产业工人队伍,都是未来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宝贵财富。
如今,中国商飞共收到来自28家客户的815架C919订单。而等待“C919们”的,是万亿级的市场。中国商飞预测,到2040年,中国的机队规模将达到9957架,占全球客机机队比例22%,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航空市场。背靠巨大市场的国内航空工业,随着“C919们”起飞,配套产业逐步跟上,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不断突破,到那时将真正迎来中国航空工业的腾飞。
中国商飞公司浦东总装基地的草坪上停放着一架“运十”原型机,不远处竖立着一座银色流线型雕塑,雕塑基座上有4个大字——“永不放弃”,写照着几代民机人的精神。在不远的将来,当我们走进国产大飞机的客舱、享受安全舒适的旅行时,不妨找个间隙闭目凝神,用心感受筚路蓝缕的奋斗故事和背后默默托举飞行的精神力量。
这正是: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