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2年高考进入录取时间。透过网友的镜头,我们看到更多开心的录取瞬间:浙江衢州一名同学在小店帮父母做工时,收到了复旦大学录取通知书,面对镜头,少年微微一笑,“三年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河南新乡一名女生收到中国人民大学通知书,特意跑去和奶奶一起拆开,奶奶笑得合不拢嘴;重庆一名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后跑进派出所,感谢民警多年的资助……社交媒体上,“录取通知书寄到的时刻”登上热搜,留言区长长的祝福和点赞,流淌着满满的温暖与善意。
如果说高考是戏剧里最动人心弦的情节,录取则是最令人欣慰的团圆结局。在这一幕幕“人间喜剧”中,不乏小学4名发小6年后全部考上清华,赵振兴、赵振中、赵振华三兄弟考出高分等差数列这样的传奇经历,让人直呼“别人家的孩子”;也有很多并不出人意料的平凡故事,同样饱含着通过努力得偿所愿的喜悦,让人共情于普通家庭的圆梦时刻,感动于青葱少年的奋斗经历。有羡慕,有喜悦,有同感,使得“录取时刻”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话题。
高考是人生中的重要“考点”,牵动着太多人的青春记忆。如果把高考比作一场人生的洗礼,亲手打开心仪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无疑是最有仪式感的瞬间;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次次闯关,大学录取就是很多少年独立通过的第一道难关。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有多少人被一纸录取通知书,从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带到了大学校园,走向宽阔的人生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考这一选拔机制,一视同仁地为所有人提供了机会。录取通知书不只是一张纸,而像是一扇门,一边连着过往的奋斗,一边通往未来的可能。这一时刻,怎不令人百感交集!
“陪妈妈做保洁的少年,被北大录取!”“骑手送外卖路上,接到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这个在敬老院长大的男孩,考上了医学院!”类似的新闻刷屏,反映了强烈的社会共识:奋斗成就人生永远值得喝彩,知识改变命运永远不会过时。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奋斗。从古至今,对那些以艰辛付出成就梦想的人,从来不乏掌声和赞美。每一次全力以赴的拼搏,都会在成长路上留下永久的刻度。在青少年时期,认真准备一场关乎未来的考试并迎来圆梦时刻,就是一个闪闪发亮的刻度,于个人、于社会,都有极大的正向激励价值。
录取时刻里,动人的还有最真实的世间百态。来自四川德阳的龚魁由于亲人相继离开,靠着助学金和各界救助才完成学业。此次如愿被川北医学院录取的他表示:学医正是希望自己以后能报效社会,感恩帮助过他的人。湖南长沙的彭兰溪曾因车祸截肢,漫长的求学路是靠双手“走”完的。近日,他等到了湖南科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选择机器人工程专业,正是为了实现研发人造智能假肢的梦想。在这些故事里,有苦难,有艰辛,更有希望。同样的一纸录取通知书,对他们而言,分量更显厚重。在社会的关怀下,一个个普通人默默蓄积力量,只为发出属于自己的光芒,将善意的循环、爱心的涟漪传递给更多人。
录取,是高中时代的结束,也是崭新生活的开启。欣喜若狂之后,终归要回归平常心。对于被录取的同学而言,跟着通知书离开熟悉的家乡,进入更宽阔的跑道,面对的挑战将比准备一场考试复杂得多。知识的挑战,视野的局限,观念的变化,状态的调整……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记住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记住真切的欣喜与感慨,记住向上的初心与志向,永远相信奋斗的价值、拼搏的意义,人生终将开启更多“录取时刻”。
这正是:
一纸录取通知书,百感交集;
漫漫人生闯关路,千锤百炼。